稻香阵阵,骄阳似火,青年实践正当时
正植桂月假期,社会实践的好季节,青年应当“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为顺应时代发展,承担时代使命,“数智富农”团队于7月7日前往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正式启动了一星期的实践调研活动。一周里,我们感慨颇多,亲身接触到了社会的真实一面,实践中每一次调研、每一段访谈、每一次参观的场景还在我们的脑海里回旋,让我们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在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中体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深层含义。
广西的七月持续高温,这样的酷暑天气让我们的实践经历稍显艰辛,在太阳的炙烤下,我们稍微迈动脚步豆大的汗珠便会从额边滚落下来,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然而我们明白,实践并不是旅游,不能一昧寻求舒适。三下乡社会实践伴随着困难是常态,我们知道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数字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总会遇见问题,但不可遇到困难就放弃和退缩,于是我们调整策略,及时做好防晒防暑的准备,制定应对措施,整装待发。
团队成员采访宾阳县武陵镇农服中心主要负责人。 吴欣宇 供图
这次实践我们主要在宾阳县进行调研活动,以古辣香米的发展为切入点,了解宾阳县数字农业的发展状况。到达宾阳县武陵镇马碳垌香米育种基地,溢满清新稻香的空气扑面而来,大片大片结穗期的绿油油的稻田映入眼帘,接近成熟等待收割的麦穗因结了饱满的果实而垂下来,霎时间,田野上,嫩绿托着金黄,格外的灿烂炫目。田野间的晴天、微风,仿佛洗涤了我们困顿于浮躁世界中的心灵,一望无际的旷野和湛蓝天空让我们对这里大米的培育和种植情况充满了好奇。
关于此次调研实践活动我们分别从古辣香米的数字化种植和培育、当地米业生产的数字化机械化程度这两个方面入手。在马碳垌香米育种基地,我们采访了武陵镇农服中心主要负责人,询问他们关于数字技术在当地农业生产的运用和建议。他们表示:种植基地主要为当地稻谷种植提供技术服务,还有全程的一个参与的种植指导和做一些方案,对于这些我们都是亲力亲为的,搭建起与高校及研究所等单位链接技术交流的平台。
这样的天气下,他们为了呈现更好的发展成果,亲自带我们走入田间,在稻田旁给我们看实际的香米麦穗,并讲解其种植的时间,注意事项等。他们认真回答我们的每一个问题,悉心考虑我们的调研提纲是否完善;面对我们提出的许多采访问题,他们对我们的每一句回答都是耐心而认真的,令我们十分感动,也感受到了他们对于农业发展的关切和热爱,被他们对数字农业发展的乐观精神所感染,我们也同样期盼数字农业的实现能早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在实践与体验过程中,我们跟他们交流了国家对于数字兴农相关的方针和政策,一致认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数字化农业是先进的大趋势,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也迫在
眉睫,负责人对调研课题的认可与鼓励让我们对课题的研究充满信心。
调研团队成员参观鸿发米业有限公司。 吴欣宇 供图
除了在田间乡野的实践,我们还参观了当地的特色米业品牌——鸿发米业的生产车间,车间内生产、烘干、打包车间,车间内自动化机械化的机器有序作业,我们感受到机械化、自动化带来的高效率。在对负责人进行采访时,我们发现当地农业的数字化发展仍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当地缺乏数字技术型人才、创新能力低;研发核心技术缺乏动力,还有技术应用条件不成熟等,这些都让人苦恼。但是我们都明白,乡村振兴的引擎需要人才来激活,现如今的乡村发展需要与时代发展相接轨,所以我们深切明白,数字乡村的发展要坚持产业聚人,只有注重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育机制,不断培养本土专业技术人才掌握好数字技术,创造实现数字乡村的支撑条件,富民兴业才有实现的可能。
这次实践让我们明白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数字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技术化程度加深,乡村特色产业才能持续发展,乡村振兴需要劳动人民戮力同心地奋斗,而我们身为新时代的青年,必须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运用所学知识做力所能及的事,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记录下宾阳县的调研实际情况。我们亲身实践,而不是止步理论,闭门造车,在每一步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种植基地、香米企业的被采访者们让我们感受到了真实的亲近与温暖,团队讨论调研提纲、统筹调研步骤,相互之间的协作让我们的凝聚力更加强大。总之,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学让我们受益匪浅,今后,我们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奉献青春的蓬勃力量,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梁碧旗 李佳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梁碧旗 李佳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