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2025 年 7 月 23 日至 30 日,阿坝师范学院 “铜载古今 纸剪春秋 —— 少儿铜剪工坊” 实践小队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以剪纸为桥,连接青铜文明与当代少年,在 8 天里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活动伊始,队员们精心准备印有三星堆太阳轮剪纸图案的礼品袋,用青春巧思为文化传播铺垫温暖底色。课堂上,他们化身 “小老师”,以 PPT 解读三星堆青铜太阳轮、纵目面具等文物,将古蜀铸造工艺、太阳崇拜等知识转化为生动语言。孩子们握着剪刀,从临摹对称的太阳轮光线到雕琢面具的镂空纹路,在指尖翻飞中触摸文明印记,首批太阳轮剪纸作品完成时,课堂里的欢呼成为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

▲图为铜剪工坊小朋友进行太阳轮剪纸实践

▲图为铜剪工坊小朋友展示青铜面具剪纸作品

研学途中,队员们先后探访文宗苑、花果山与金华山。在文宗苑,数字技术重现的陈子昂生平让大家感悟唐代文人风骨;花果山日出时圆形光晕与放射光线,让队员们顿悟青铜太阳轮的自然灵感;金华山古亭木刻、石碑凿痕,则为剪纸线条提供了历史范本。这些发现被融入后续教学,让孩子们剪制的 “神树” 剪纸多了几分山水灵气。

▲图为实践小队研学金华山

▲图为实践小队参观金华山研学基地

7 月 28 日,小队走进社区开展调研,从学童到白发老人,百余份问卷收集到珍贵反馈:家长认可 “青铜 + 剪纸” 的创新形式,建议增设亲子课;非遗专业学生点赞活动对传统的活化;社区则授予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牌匾,见证文化联结。

▲图为实践小队开展社区调研

截至 7 月 30 日,活动累计教授青铜纹样剪纸 200 余幅,形成 3 套融合自然与历史元素的教学方案。实践小队表示,将带着收集的建议继续前行,让青铜的厚重与剪纸的灵动,在更多人心中生长出文化自信的新芽。

撰文|蔡志波

图片|罗燕姿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蔡志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蔡志波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45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