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依托南京农业大学学科优势开展的“青禾乡村振兴”专项社会实践行动持续深入。近日,该校“红石榴”麻江调研团启程前往贵州省麻江县,旨在通过专业学识与人文关怀,深入发掘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及自然社会资源,并运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向公众展现麻江文化魅力。该团队计划探索文化IP转化为经济动能的路径,助力提升国民文化自信,同时为麻江县在新时代焕发文化光彩贡献青春力量。


麻江县概况

麻江县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省中部、清水江上游,是该州西大门。其东北接壤凯里市,东南毗邻丹寨县,南连都匀市,西抵贵定县,北临福泉市。全县总面积960平方千米,下辖2个街道、4个镇、1个乡。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约为12.96万人。

图为麻江概述图

麻江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清水江山水情韵、仙人桥省级森林公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末状元夏同龢故居、明清黔桂古驿道麻江段等人文景观;以及苗族风情歌舞、龙舟竞渡等民俗活动。杏山六堡、宣威乌羊麻、复兴等地民族特色浓郁,更是枫香印染技艺(国家级非遗)、苗族织锦技艺(国家级非遗)、瑶族服饰、仫佬年、畲族粑槽舞等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承地。

图为麻江县苗族

调研团三大工作重心

1. 聚焦少数民族文化现状调研:“红石榴”调研团将深入麻江村寨,重点调研苗族、布依族、瑶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现状。团队成员计划系统记录苗族刺绣银饰、布依族枫香染、瑶族挑花织锦、仡佬族蜡染等独特服饰、织绣与印染技艺。通过拜访手艺人、收集口述史等方式,团队致力于理解这些“穿在身上的历史”所蕴含的文化密码。基于调研,团队期望以青年视角和专业学识,为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活化传承提出建设性建议。

2. 助力夏同龢状元文化推广:清末状元夏同龢是麻江重要的历史名人,作为中国近代最后一位“策论”状元,亦是清末民初政法改革与教育革新的先驱。调研团将聚焦这一独特文化资源,采取双轨并行策略:一是系统梳理夏同龢相关的史料文献,研究其生平事迹、思想精髓及其与麻江的渊源;二是深入实地,通过口述史采访、遗迹寻访、民俗收集等方式,挖掘散落民间的记忆与遗存。团队目标在于全面呈现夏同龢的历史风貌与文化价值,并探索如何将状元文化遗产转化为驱动麻江乡村振兴的现代动能。

3. 传播枫香印染非遗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枫香印染技艺是麻江的文化瑰宝。调研团将直抵河坝村核心传承区域,走访村委会及产业发展机构,系统了解非遗保护与产业开发现状。团队成员计划对话机构负责人与非遗传承人,并发挥设计创新能力,探索开发融合民族美学与现代审美的枫香印染新产品,如家居饰品、时尚配饰、文化礼品等,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团队将积极运用新媒体手段,通过影像记录匠人故事、直播展示染制工艺等方式,扩大枫香印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助力其成为麻江乡村振兴的闪亮文化名片与核心IP。

“红石榴”麻江调研团此行,是南京农业大学青年学子践行“青禾”精神、服务乡村一线的生动体现。团队成员期待通过扎实的调研与实践,为麻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青春活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

整装待发!南农“红石榴”调研团启程赴麻江

图为即将出征的“红石榴”麻江调研实践团

这支肩负使命的青年队伍,将把课堂所学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把青春理想融入乡村振兴的壮阔实践。他们奔赴麻江,不仅是用脚步丈量土地,更是以“知行合一”的南农精神,在服务“三农”的第一线锤炼本领、贡献力量。此行,是南京农业大学“青禾”项目“立德树人、强农兴农”初心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青年响应号召、挺膺担当的铿锵宣言。麻江,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正等待着与青春的力量共同谱写科技赋能、文化铸魂的乡村振兴新华章!


撰文 | 吴紫涵

图片 | 源于网络、“红石榴”麻江调研团

审核 | 田如奎、夏木夏提·阿曼秦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紫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紫涵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34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