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至11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校团委“红色薪火”大学生理论宣讲实践团深入秦皇岛市多个社区及公共场所,开展普法教育、政策调研、理论宣教等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精准服务基层需求”为导向,用多样化实践为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注入青春力量,同时在实践中提升团队成员的社会服务技能与理论实践深度。

一、普法课堂进社区 法治种子播心间

“小朋友们,遇到陌生人给零食该怎么办?”7月5日上午,明日星城社区活动室内,宣讲员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用“小学生被拐卖后自救”的案例引导孩子们思考。活动前,成员们准备了法治主题涂色卡和小零食,宣讲围绕交通法规、校园欺凌应对等内容展开,还设计了法律儿歌诵读——“红灯停,绿灯行,交通规则要记清;遇欺凌,敢说不,法律是咱保护伞”的童声在社区回荡。

7月6日首府小区的活动中,30余名孩子参与知识讨论,答对问题的学生接过零食时的欢呼,成了最生动的“普法回音”。团队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法治意识悄悄在孩子们心中扎根。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小朋友们进行普法提问宣讲活动。

惠民政策“调研+宣讲” 精准对接基层需求

7月7日至11日,团队以“先调研后宣讲”的模式,在茂业天地与金梦海湾完成政策服务闭环——先通过调研捕捉群众需求,再用“定制化宣讲”回应关切。

7月7日的调研中,68岁的张大爷在茂业天地握着志愿者的手说:“医保报销真方便,我上个月住院自己才花不到三成钱。”针对不识字的老人,成员用“拉家常”替代问卷;在金梦海湾,做服装生意的刘女士指着公众号说:“去年申请的创业补贴到账很快,现在政策在手机上就能看。”调研显示:20-35岁群体80%关注教育与住房政策,55岁以上群体90%聚焦医保与养老。

基于调研结果,后续的宣讲中实现了“精准滴灌”:在茂业商场为年轻父母解读教育补贴,给务工人员讲住房租赁政策;在金梦海湾用“看病花100块医保报多少”的例子给周奶奶讲医保。活动累计收集200余份问卷、解答150余次咨询,让政策从“文件”变成群众能懂的“明白账”。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茂业天地开展惠民政策宣讲。

红色宣讲润民心 新老传承话初心

“这枚勋章属于所有为国家奋斗的人。”7月8日,碧水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老党员捧着“光荣在党50年”勋章,讲述自身参与祖国建设的故事。当天活动以两位老党员的奋斗分享和自身的经验感悟开场,让在场党员和实践团成员们受益良多。

随后,宣讲员结合“小区物业费公示”“社区办事流程简化”等身边事,解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前觉得政策离得远,现在才知道八项规定就在咱生活里。”社区居民李阿姨在互动中说。这场“老党员讲历史+青年讲政策”的活动,让红色精神与党的创新理论实现代际传递。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老党员们进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宣传教育。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宣讲 作风建设入人心

“以前社区开会摆水果、讲空话,现在开短会、讲干货,这就是八项规定的变化。”7月10日,和平花园社区内,党员李阿姨听完宣讲后说。当天团队在这里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主题宣讲,30余名党员群众参与。

宣讲中,成员以“徒木立信”“化风成俗”为切入点,结合筑牢政治忠诚、推动作风建设和推动事业发展三方面,讲解规定对改进作风的意义。问卷环节,成员逐字逐句帮老年党员念题,收集到“希望多搞政策宣讲”等25条建议。活动既让党员群众理解了作风建设的意义,也为基层工作收集了真实民意。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和平花园社区进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宣讲。

从法治种子的播撒到惠民政策的传递,从红色精神的传承到理论宣讲的落地,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红色薪火”理论宣讲实践团的暑期实践,以青春之力架起服务基层的桥梁。接下来,该团队将根据实践收集的需求与反馈,进一步优化宣讲与服务形式,让青春实践在基层治理中持续发光发热。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薛紫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薛紫乐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1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