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曦为山海关的城墙镀上金边,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山海解语团”的旗帜在长城烽火台上迎风飘扬。7月4日至13日,这支实践队在秦皇岛市展开了为期十天的“宣传长城文化,延续长城精神”主题实践活动。他们以脚步丈量长城的千年沧桑,以匠心挖掘文化的深厚底蕴,用青春力量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山海关长城的故事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一 . 雄关寻脉 史海探源

触摸城墙的每一道裂痕,都像在与历史对话。实践活动伊始,团队便踏上了“实地勘察+史料考证”的双轨研学之路,先后走访老龙头、山海关古城、角山长城等标志性点位,开启沉浸式文化感知之旅。

在老龙头景区,队员们顶着烈日登上澄海楼,脚下是万里长城唯一入海处的独特地貌。站在山海关城楼,队员们对照史料复原图,逐一辨认箭窗、瓮城、护城河等军事设施,在城砖的斑驳痕迹中想象当年“边声四起、烽烟不绝”的戍边场景。角山长城的攀登则是对意志的考验,近乎70度的陡坡让队员们切身体会到“筑城之艰”,沿途发现的明代戍卒刻字砖,更成为历史鲜活的物证。

史料研习同样收获颇丰。团队在秦皇岛市图书馆古籍部查阅到《临榆县志》《山海关志》等地方文献,系统梳理出自秦至明的长城修建脉络;在中国长城博物馆,“镇东楼兵器展”“长城戍守生活复原场景”等展陈,让书本上的“九边重镇”“卫所制度”等概念变得立体可感。队员们还专访了研究长城文化的学者,围绕“山海关在明清军事战略中的地位”“长城与北方民族融合”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整理形成独特的调研笔记,为后续宣传工作奠定扎实学术基础。

图为“山海解语团”成员在秦皇岛博物馆的参观照  黄温洁 摄

图为“山海解语团”成员在秦皇岛博物馆时的分享讲解 王筱淇 摄图为“山海解语团”成员在老龙头的合照

图为“山海解语团”成员在秦皇岛市图书馆的合照

二 . 文化传声 情暖人心

带着对长城精神的深刻体悟,实践团化身文化传播使者,将长城故事送进不同群体的心田。在秦皇岛市残联康复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长城故事会”温暖上演。队员们提前准备了手绘长城绘本,用色彩明快的图画讲述《戚继光练兵》《烽火传军情》等故事,温柔的语调搭配模仿烽火台信号的手势游戏,渐渐打开自闭症儿童的心扉。

颐和养老院里则回荡着悠扬的歌声。队员们教唱经典曲目《长城谣》,“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的旋律响起,爷爷奶奶们不禁热泪盈眶。团队还创新设计了“长城记忆分享会”,邀请经历过抗战岁月的老人讲述他们与长城相关的记忆,年轻人认真倾听记录,让珍贵的口述历史得以留存。趣味十足的“长城防御操”更是点燃现场气氛,老人孩子们跟着队员模仿“举旗传令”“投石御敌”的动作,在欢笑中感受长城的军事智慧。

社区与商场的宣传同样精彩纷呈。团队成员们带着精心制作的海报以“雄关沧桑”“戍边生活”“长城新貌”为主题,配以实地拍摄的高清图片和趣味历史问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山海关为何被称为天下第一关”“老龙头如何抵御海浪侵蚀”等知识。

图为“山海解语团”成员带领自闭症儿童活动的照片 黄温洁 摄图为“山海解语团”指导教师在残联活动室指导成员活动

图为“山海解语团”在养老院的活动照 王筱淇 摄

图为“山海解语团”在社区的宣传活动 王一 摄

图为“山海解语团”成员在商场的宣传 杨佳佳 摄

三 . 创新为翼 薪火相传

让传统文化跟上时代脚步,才能真正活起来。队员们发挥专业所长,将科技与创意融入文化传播,打造出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传播载体。队员们成功制作微电影《记忆里的长城》。影片采用“双线叙事”手法,一条线展现长城的历史变迁与壮美风光,另一条线记录实践团调研宣传的真实历程。镜头中,既有队员们在图书馆查阅古籍的专注身影,也有在养老院与老人合唱的温馨画面,更有暴雨中坚持完成拍摄的青春韧劲。影片结尾,全体队员在山海关城楼前宣誓:“以吾辈青春,护长城文脉”,道出了当代青年的文化担当。

文创产品设计同样独具匠心。AR明信片成为最受欢迎的“爆款”,扫描图案即可观看动态演示:老龙头的潮水如何拍打城墙,古代工匠如何砌筑城砖,烽火台如何传递军情信号,让静态图片“动”起来讲故事。团队还设计了长城主题书签、钥匙扣等文创,将角山长城轮廓、澄海楼飞檐等元素融入设计,兼具观赏性与文化内涵。

十天的光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惊鸿一瞥,而"山海解语团"却用脚步丈量文明,用真心传播文化,用创意激活传统,让长城精神在青春实践中焕发新的生机。队员们以青春为笔、以热忱为墨,在山海关长城的千年肌理上,镌刻下新时代青年的文化担当!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筱淇 王关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关烨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31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