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周年之际,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三‘卫’真火”红医文化宣讲实践团奔赴桂林、钦州、南宁等地,开展为期 9 天的社会实践 。 实践团以 “传承红医文化,践行医者仁心”为主题,通过“讲好一堂课、建强一基地、献出一批良策、办好一系列实事、形成一份报告”的“五个一”实践行动,在八桂大地书写新时代医学生的使命担当。

图为实践团出征前大合照

重走烽火路:在历史现场淬炼医者初心

从钦州龙门港日军登陆遗址到昆仑关战役纪念馆, 1 3 名师生踏寻抗战救护足迹。在飞虎队遗址公园,团队聚焦战时跨国医疗协作,拍摄《跨越山海的生命救援》微视频;于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青年们从斑驳史料中追溯战地医生 “不弃伤兵”的誓言。 实践团成员 聆听老兵讲述战场救护故事后,老兵 拉着 队员的手说: “看到你们,就想起当年救我的战地医生,这红医传得好”。

图为实践团为老兵测量血压

为民办实事:以专业服务筑牢健康防线

在象山区大风山社区,实践团联合联勤保障部队第 924医院开展义诊,为居民提供血压血糖检测、艾灸体验及慢性病筛查服务。“识百草·制锦囊”互动区前排起长队,中医学子指导居民缝制驱蚊香囊,同步讲解“佩兰祛暑、薄荷醒神”的中医智慧。活动累计惠及群众超600人次,发放健康手册800余份。团队还深入沙埠镇平银村卫生室,将海姆立克急救法演示送入农家院落,破解留守老人医疗知识盲区。

图为实践团为村民开展一对一的惠民政策宣讲

多维育新人:让红医薪火生生不息

团队创新构建 “线上云展馆+移动微课堂+遗址实景课”三维模式:在昆仑关用担架教具还原“生命转运通道”,于古榕树下开讲《傅连暲:从“红色华佗”到开国中将》情景党课;线上推出“红医文化云展厅”。 实践团 与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共建 “卫青年”宣讲基地, 开展红医文化宣讲会 ,让红医 精神入脑入心 。团队成员潘乐安感慨道,“重走红医路,让我 深刻理解了 白大褂承载的生命重量 , 这不仅是职业选择,更是跨越 80 年的使命接力。 ”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红医文化宣讲

深研谋长远:为医疗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聚焦基层医疗痛点,团队走访3 市人民医院、卫生院 、村卫生室 , 研讨和撰写优化边疆民族地区医疗人才供给建议书;系统梳理广西红医资源,撰写红医文化融入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研究报告。团队指导老师表示:“我们以‘重走-深挖-传承-赋能’四维范式,让红医精神转化为服务健康广西的切实行动。 ”

图为实践团到龙门港镇卫生院开展基层医疗调研

据悉,该团队成立五年来, 足迹遍布 全国 28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理论宣讲与健康科普活动60余场,惠及群众3.2万余人次,曾获全国 “三下乡”优秀团队称号。(通讯员 莫铠瑞、潘乐安、傅锟、罗安鸿、邱必恁)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莫铠瑞 潘乐安 傅锟 罗安鸿 邱必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潘乐安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71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