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关乎大学生健全的文化人格,为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青年的文化传承责任感,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非遗新传”青年实践队暑期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探寻土陶技艺与新疆特色民族乐器制作的艺术。

捏土成器,感受陶土温度

7月5日,“非遗新传”青年实践队来到喀什市香妃园内走进买买提艾力陶艺工坊,团队成员亲历土陶制作流程,团队利用访谈形式,向土陶传承人买买提艾力・玉苏甫了解到土陶制作步骤以及他与土陶结缘的故事,他提出了年轻人也要培养土陶制作兴趣,做土陶传统技艺的传承人,他边示范边讲解,将揉练过的陶泥在拉坯机上完成定中心、开口、拉高、扩壁等步骤,形成规整泥坯,每一个动作都凝结着对传统工艺的敬畏。

随后,团队成员亲手体验拉坯、塑形,指尖与泥土的触碰,这让各成员真切感受到耐心、技艺与文化底蕴的三重淬炼。大家原以为土陶制作很简单,实际操作时才发现每一步都需要全神贯注。传承人还特别强调土陶工艺的改良要与年轻群体接受度相契合,要尝试将现代审美融入传统器型,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这门手艺。这场泥土与青春的邂逅,不仅揭开了土陶技艺的神秘面纱,更让队员们意识到非遗“活态传承”的关键在于创新与实践的结合。

弹拨春秋,体验乐器的共鸣

7月6日,团队继续将探索的脚步转向新疆特色乐器文化。团队成员们来到喀什古城的艾萨汗民族乐器店,在对传承人库尔班江・阿布力米提的采访中了解到材料选择、琴身刨削、凹槽篆刻等的具体要求,详解了民族乐器的制作密码、了解到手工打磨腔体厚度需精准匹配传统音律,即使差一毫都会影响音色。他展示的“诚信经营户”荣誉红旗,印证了其为守护技艺付出的心血。

传承人还为团队成员进行现场演奏,库尔班江・阿布力米提手抚琴弦,新疆民乐的旋律响彻店内,传递着大漠的热情。在参观乐器陈列区时,大家感受到每一件乐器都是“时光淬炼的文化密码”,都承载着千年音律智慧。传承人也提出倡议,希望更多年轻人用现代语言转译这些密码,让传统乐器在数字时代奏响新声,团队成员细致观察、感受店内的一墙一瓦,用心灵领悟乐器背后的历史沉淀,为此次实践活动留下浓墨重彩、深刻难忘的经历。

从陶土到琴弦,两场实践勾勒出非遗传承的立体图景,团队成员不仅系统了解到土陶拉坯、乐器制作等技艺细节,更深度理解了传承人“守正创新”的双重使命,买买提艾力用现代设计激活土陶实用性,库尔班江则尝试将传统乐器加入现代审美,二者都是当之无愧的传统工艺传承人。

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这场非遗之旅让团队成员们真切触摸到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各成员已然从文化的旁观者变为传播者。此类实践做到了让非遗“从课本走向生活”,助力大家在知行合一中筑牢文化自信,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与创新实践者。

至此,“非遗新传”青年实践队由衷感谢土陶技艺传承人买买提艾力・玉苏甫和新疆特色乐器制作技艺传承人库尔班江・阿布力米提对本次实践活动的全力支持,团队一定会以此为契机,将实践中的所学知识牢记于心并传播下去,让非遗精神在心中永存。(“非遗新传”青年实践队)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曾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浩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29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