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陈羽萌、徐紫莹、曾佳豪、柴彬洋)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号召,7月9日至12日,川北医学院校团委“青衿崃援 躬行邛乡”乡村振兴实践团赴四川省邛崃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送医下乡、健康帮扶”为核心,通过义诊宣讲、红色教育、产业调研、文艺惠民等系列活动,将医学专业优势与乡村振兴需求深度融合,为基层群众送去健康关怀,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图为实践团出征合影 通讯员 徐紫莹 摄
一、健康帮扶:筑牢乡村振兴的健康基石
7月9日上午的启动仪式,孔明街道办事处孙书记提出“三个结合”的期望,为活动定下基调。实践团以“送医下乡”为核心,开展系列健康服务活动。当天下午,团队在孔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义诊和慢病宣讲,为村民测量血压、血糖,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并入户调研形成健康档案。队员们以专业服务回应基层需求,将“治未病”理念深植乡村。
图为义诊和慢病宣讲活动 通讯员 徐紫莹 摄
7月10日下午,团队针对儿童开展“两性健康知识科普小课堂”,通过创意绘画、情景剧场等形式,帮助孩子们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活动将医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教育,彰显了“预防为主”的医学理念,获得家长与社区的高度评价。
图为儿童两性健康课堂 通讯员 曾佳豪 摄
二、红色铸魂:赓续精神血脉,砥砺青春信仰
7月10日上午,队员们慰问抗美援朝老兵王绍云同志,聆听他17岁参军、立功基层的感人事迹。王老“去祖国需要的地方”的誓言,成为青年学子扎根基层的精神灯塔。11日下午,团队前往建川博物馆和长征纪念馆开展主题教育,在党旗与团旗下庄严宣誓,赓续“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长征精神。
红色教育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思想的洗礼。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青年一代传承红色基因,以“自找苦吃”的担当投身乡村建设。
图为慰问老兵和参观长征博物馆 通讯员 曾佳豪 摄
三、实践育人:在乡土课堂中锻造青春本色
7月11日上午,实践团走进“新时代雷锋村”川王村,调研其从“烂泥路”到“幸福村”的蜕变历程。采访返乡企业家杨兴良捐资修路、发展蜜蜂产业的故事,让队员们感受到“赤子反哺”的力量。
7月12日上午,队员们化身“采茶工”,在酒源社区茶田体验农耕艰辛,在当地负责人的指导下,大家弯腰采摘嫩芽,指尖沾满茶香,真切体会到“一叶一芽皆辛苦”的劳作意义。
图为采访杨兴良、走访调研和采茶活动 通讯员 柴彬洋 摄
四、文化惠民:医学与艺术的双重滋养
7月12日晚,团队在卧龙社区居民广场举办“青春筑梦孔明、文艺献礼乡村”文艺汇演。歌曲串烧、急救技能演示、军体拳表演、医学生誓言朗诵等节目,将医学知识与地方文化巧妙融合。实现“送文化”与“送健康”相融合,赢得村民热烈反响。
文艺汇演既是对阶段性服务的总结升华,更是健康理念传播的创新起点。实践队员们巧妙地将医学知识融入艺术表达,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健康温度,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医学生“专业+人文”的综合素养与为民情怀。
图为文艺汇演 通讯员 柴彬洋 摄
结语:青春之花绽放振兴之路
川北医学子以专业服务回应“健康中国”号召,以实干精神践行“强国有我”誓言,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深度”的青春答卷。红色精神的洗礼、基层健康的守护、乡村产业的探索,青春因奉献而闪光,时代因奋斗而辉煌。川北医学院的学子们正以昂扬的姿态,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诠释新时代青年的担当,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供稿:柴彬洋 徐紫莹 曾佳豪 陈羽萌)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柴彬洋、陈羽萌、徐紫莹、曾佳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柴彬洋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