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热浪滚滚,但这些未能阻挡平顶山学院政法学院“乡村振兴,法治同行”社会服务践行团的脚步。怀揣着助力乡村法治建设的热忱,他们毅然踏上三下乡征程,奔赴基层。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法治理念扎根乡土,7月3日,平顶山学院政法学院“乡村振兴,法治同行”社会服务践行团正式踏上三下乡的征程,前往郏县安良镇安东小学,以青春之姿奔赴基层,用法治力量赋能乡村发展。
立誓启航,奔赴使命
出征仪式现场,政法学院领导、指导教师与志愿者们齐聚。学院领导着重指出此次实践是将法治理论融入乡村实践的绝佳契机,殷切勉励成员们要把论文实实在在地写在乡土大地上,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展现作为。成员们庄严承诺将以专业知识服务乡村,用实际行动诠释“法治同行”的使命,随后,承载着期待的志愿者们满怀激情地踏上征程。
图为社会服务践行团开展出征仪式
一路热忱,奔赴乡土
沿途,志愿者们观察乡村风貌,交流对乡村法治需求的初步思考,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与意义重大,内心满是对运用专业知识助力基层治理的热切期待。经过1小时车程,团队成员抵达郏县安良镇安东小学,热情地说道:“欢迎大家!”随后,他妥善安排好志愿者们的住宿,并贴心表示“生活上有任何需求尽管说”。安顿好后,孔志合校长与指导老师邓昱就教学安排展开交流,他提到,“学校法治教育资源有限,特别希望这次活动能让孩子们多了解法律知识”。指导老师邓昱回应将结合趣味案例设计课程,双方很快敲定了教学细节。
图为邓昱和孔志合交流情况
抵达实践驻地后,成员们有序整理物资、安置住宿。随后邓昱召开首场工作会议,邓昱梳理实践任务,明确实践内容。成员们在会议室展开热烈讨论。支教组的成员提出以“趣味法治小故事”为核心的课程框架,计划通过角色扮演提升学生参与度;后勤组的成员主动承担食宿安排与安全预案制定;宣讲组的成员则细化课程表,规划走访路线。大家充分发挥专长,从教案打磨到路线规划,反复推敲,最终形成涵盖教学、后勤等多维度的详细方案,凝聚起服务乡村的共识。
图为全体成员召开首场工作会议
烟火温情,筑牢后盾
傍晚时分,后勤组主动承担起责任,前往当地采购新鲜食材,用心筹备晚餐。厨房中,成员们分工协作,有的洗菜切菜,有的生火烹饪,忙得热火朝天。不一会儿,一道道朴实但美味的饭菜摆满了餐桌。晚餐时,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分享着当天的感受与期待,欢声笑语与饭菜的香气相互交融。这不仅为后续实践筑牢了后勤保障,更极大地增强了团队的向心力,为整个实践活动注入了“家”的温暖与动力。
图为后勤组在超市采购物资
征程启航,共绘新篇
接下来的日子里,志愿者们将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普法宣讲,通过通俗易懂的案例讲、简明扼要的宣传手册发放等形式,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推动乡村治理向法治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此次实践活动中,志愿者通过入户走访、法治宣讲等形式,深入了解乡村法治需求与教育现状。实践团队运用专业知识,针对乡村治理中的法律问题进行梳理记录,为后续服务提供参考。未来,团队将依托本次实践成果,持续深化与安东村的合作,计划开展“法治课堂进校园”、“乡村法律顾问咨询日”等系列活动,推动法治服务常态化、专业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翟超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翟超晴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