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阳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子奔赴华安县,参与由团县委主办的“数字赋能·‘青’筑未来——2025年华安县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通过走访文旅企业、开展交流研讨,深入挖掘当地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脉络,为其创新发展与价值升级贡献青春智慧。

一、探园问因:解码自然与文旅的融合之道

在华安县闽缘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队走进该公司旗下景区。这里青山环绕、绿水潺潺,传统民宿与现代设施巧妙融合,既保留了闽南建筑的古韵,又注入了舒适的居住体验。队员们实地考察了特色民宿的运营模式、景区的文化IP打造,还参与了采茶体验、民俗手作等活动,在一景一物、一技一艺中,深切感受到当地文旅产业“以自然为底色,以文化为内核”的发展理念,以及在业态创新、服务升级上的探索。

二、思维碰撞:共话乡村文旅人才与产业发展

交流座谈会上,团县委、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以及文旅企业代表、返乡创业大学生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关于“乡村文旅人才引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对话。

企业代表分享了文旅项目从策划到落地的历程,剖析了运营中的难点与突破点,如如何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如何打造差异化产品等;返乡创业大学生则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在乡村创业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创意运营让乡村文旅项目“出圈”。

阳光学院学子们也积极参与讨论,结合专业知识提出了“打造文旅数字化营销矩阵”“开发研学+文旅融合产品”等建议,现场思想交锋不断,为乡村文旅发展凝聚了多元智慧。

三、沉浸体验:触摸乡村文旅的魅力肌理

实践队还深度参与了当地文旅体验项目,在茶园里学习采茶技巧,在民宿中体验闽南传统茶艺,在古村落里探寻历史印记。每一次参与都让队员们对乡村文旅有了更具象的认知——它不仅是风景的呈现,更是文化的传递、生活方式的体验。

在与当地村民、游客的交流中,队员们还了解到不同群体对乡村文旅的期待:游客希望有更深度的文化互动,村民期待文旅发展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增收,这些反馈也为实践队后续的思考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此次华安之行,阳光学院学子不仅深入了解了乡村文旅产业的运营逻辑与发展潜力,更清晰了自身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价值。他们将把实践中的所见所感转化为专业思考,以青春之力为乡村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为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贡献更多可能。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蒋怡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蒋怡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11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