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8月29日讯(通讯员 杨鸿欣 罗秋莹)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国家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2023年7月13、14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不虚“祠”行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云良村进行实地调研,通过把握宗祠文化的现实成果和发展困境,从中探索保护手段和发展路径,为梁氏宗祠的发展建言献策。

实地参观宗祠,了解宣传困境

7月13日,不虚“祠”行团队成员抵达广西玉林梁氏宗祠进行第一天实地调研。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对宗祠建筑进行了实地参观。团队成员从外到里对宗祠进行了参观,红檀木对联、保世堂、廊上的功德碑等宗祠建筑物映入眼帘,古色古香的宗祠建设让成员们深深感受到了其所承载的浓厚血脉情感和人们对赓续文化的重视。

团队成员走到宗祠广场看到了最中心的石雕像,这是梁氏宗族的始祖康伯公。除了石像,大宗祠里还有为自明清朝代以来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的梁氏宗亲立的碑位。直至现代,梁氏宗亲还集资设立奖学金鼓励考取高中、大学的优秀学子。村支书一边介绍一边说“只有办大型活动的时候梁氏宗亲才会来大宗祠。这个时候才有比较多的梁氏宗亲了解到梁氏宗祠的修建历史、修筑捐款情况”。

图为村干部带领团队成员了解碑记。通讯员通讯员 杨鸿欣 摄

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向村干部询问宗祠建筑提升知名度的看法。村干部表示,宗祠知名度提升可以对外展示梁氏家族的兴旺发展,但也存在知名度提升后外人慕名而来可能会对宗祠建筑产生破坏的不良影响。梁氏宗亲要先打造好内外部的景观设施才能争取完善宗祠的开放工作。然而虽然村里有理事会在对外宣传,但宣传资金有限,当地村民也缺少宣传渠道。团队成员还发现只有传统节日和周末来参观宗祠的人稍微多一点。宗祠发展在资金筹集和宣传渠道等方面的困难,让团队成员意识到宗祠的保护与发展的不易之处。

了解群众心声,凝聚传承力量

宗祠修建的想法一开始是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提出,所以在第二天的行程里,团队成员也对云良村老人进行了采访。对于气势恢宏的梁氏宗祠,一位老爷爷高兴地说,“宗祠修的好,而且依山傍水,村民能和自然相处得好,咱们心里也高兴自豪,这是梁氏的一种荣誉,也是梁氏家族的一个文化象征”。另一位老奶奶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梁氏宗祠是能维系宗亲情感的,宗祠的传承与发展还要注重家族宗亲团结的理念。基于宗祠的功能和特殊性质,在宗祠中举办的民俗活动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家族宗亲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敬老爱亲等道德风尚。

图为团队成员对村里群众进行采访。通讯员 罗秋莹 摄

团队成员在村里调查过程中很少能看到青壮年,和其他经济不发达地区一样这里的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梁氏宗亲聚少离多。对于提升年轻人对宗族文化认同的问题,老爷爷说,“传承宗祠文化要靠年长一辈平时多和年轻人讲讲家族历史、传统伦理道德、宗亲的故事,要重视缺少特色活动来吸引年轻人对宗祠文化传承、保护的问题。”通过长者的阅历见解,团队成员发现,足够的资金支持、增强青少年的宗族观念与宗祠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在采访之余,团队成员积极对村干部和村民进行问卷调查,以期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

感受宗祠内涵,展望未来道路

广西师范大学不虚“祠”行团队到梁氏宗祠参观、拜访,体会到梁氏宗祠重建背后所凝聚的乡村力量、传统建筑智慧和文化底蕴。同时团队在深入群众的调查中倾听当地群众对梁氏宗祠的心声,在不影响宗祠发展和当地群众的生活的前提下思考对外宣传的渠道是此次调研活动的重要任务。团队负责人表示“相信通过当地群众和更多社会人士的努力,梁氏宗祠建筑会实现当地宗族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并为其他宗祠提供建设经验,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干部在梁氏大宗祠前合影。通讯员 杨鸿欣 摄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罗秋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秋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社会实践
2024-10-15
三下乡
202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