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6日讯(通讯员 许润梓)为深入探寻并大力宣传雷州蒲织文化,以青年力量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响应2025年暑期“百千万工程”社会实践活动号召,8月5日,广州城市理工学院“蒲编漆韵”实践团在李然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广东省雷州市龙门镇足荣村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茂德公大观园,开启了一场兼具文化深度与产业探索意义的非凡之旅。
图为团队到达茂德公大观园的合影 (宋林根 摄)
探秘足荣村手作博物馆,解锁雷州文化密码
在博物馆内,实践团成员也沉浸式感受了雷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入口处形态各异的雷州石狗,作为民俗信仰的象征,见证了历史变迁。馆内陈列的雷州佛雕工艺精湛,彰显了雷州半岛作为佛教艺术中心的地位。色彩斑斓的雷州花灯引人注目,陈静静老师介绍,因雷州话中“灯”与“丁”同音,花灯承载着祈福添丁、家族兴旺的美好寓意。抬头可见的省级非遗项目雷州风筝,其传统习俗是在端午节放飞,寓意祛除灾祸、迎来吉祥。
聚焦蒲织展陈空间,共谋产业新发展
实践团此行核心是调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雷州蒲织技艺的应用前景。在茂德公大观园蒲织产品负责人陈静静老师的引导下,团队重点参观了足荣村手作博物馆四楼的蒲织展陈空间。成员们目睹了老手工艺人专注编织蒲草的娴熟技艺,其亲手制作的精美产品令大家肃然起敬。
图为足荣村手作博物馆中手工艺品 (陈宇涵 摄)
围绕将蒲织技艺应用于宠物用品设计这一课题,实践团成员向陈老师和阿姨咨询在设计制作蒲草宠物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例如,产品框架的原材料纸张硬度不够,产品收口模具取不出来等。实践团成员们结合专业知识展开了热烈探讨。提出了如用胶粘合多层纸板增强硬度、改用木头或铁作为框架材料等创新解决方案,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图为成员们在博物馆内探讨蒲织技艺 (李婕菲 摄)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陈宇涵感叹到:“这次参观足荣村手作博物馆,我亲眼看到了这些精美的佛雕、花灯、风筝、石狗和蒲织等传统工艺品,感受到了它们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个故事,诉说着雷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雷州蒲织技艺。当我看到老手工艺人坐在那里,默默地将蒲草编织成精美的包包,那专注的神情和熟练的动作,让我深深地敬佩。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传承和发扬这样一门传统技艺,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我们不仅要学习了解,更要思考如何让它焕发新生。
图为团队成员在足荣村手作博物馆的合照 (宋林根 摄)
此次茂德公大观园之行,让广州城市理工学院“蒲编漆韵”实践团的成员们对雷州文化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实践团成员也意识到其所肩负的责任不仅要了解和学习雷州文化,还要思考如何将这门古老的技艺与现代产业相结合,为雷州蒲织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贡献了青春智慧。未来,广州城市理工学院“蒲编漆韵”实践团将会继续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青年的精彩篇章。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许润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许润梓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