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5 年 7 月 21 日至 25 日,中国海洋大学兰题共解助力融安大良乡村振兴实践队(下称 “实践队”)深入广西省柳州市融安县大良镇,以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根本遵循,对该镇下辖村落展开系统性调研。
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规划的背景下,大良镇作为桂北乡村振兴的试点区域,取得了卓越发展成果,其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探索价值和社会意义。实践队通过走访古兰村、良北村、石门村等多个村落,与村民、村委干部、企业负责人等深入交流,实地考察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基层治理模式等情况,此次行动旨在深度探究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路径,通过挖掘当地在振兴进程中取得的经验与成效,为破解乡村发展共性难题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现实样本与实践借鉴。
图一:实践队同大良镇党委书记曾寿香、镇长韦昊开展座谈会
主体:
1.产业为根:沃土生金,筑牢振兴根基
在村干部带领下,实践队走访大良镇各村,通过实地考察、采访果农与村干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调研。古兰村的金桔产业令人印象深刻:村里邀请专家开展培训、建设标准化基地,产出的优质金桔价格高出普通产品 30%-50%,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 1.5 万元。白面洞村半年内清理桉树 等460余亩,改种甘蔗并实现规模化种植,亩产达 5-6 吨,从而带动 100 余户就业,人均月增收 2500 元。此外,实践队还走访了石门村、良北村等村庄,了解高密度养鱼、光伏发电、大米加工等当地特色产业,对乡村多元产业发展有了进一步认识。
图二:实践队与当地企业家开展座谈会
图三:实践队实地考察大良镇高密度养鱼产业
产业调研让实践队收获颇丰。队员们看到各村依托资源走出特色产业路,也深刻认识到科技、规模化经营和产业链延伸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这也为乡村全面振兴带来启示:需立足本地特色资源挖掘发展潜力,借助科技提升生产效益,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凝聚力量形成可持续发展合力,以实现产业兴旺,焕发乡村活力。
2.生态为韵:碧水青山,绘就宜居画卷
实践队调研发现,良北村年洞屯依托 “良年花栖” 农家乐开展环境整治:利用竹林、池塘等资源修建步道与凉亭,种植睡莲净化污水,安装百余盏太阳能路灯。村里的乡村公园以农耕壁画吸引游客前来打卡,带动村民年人均增收 6000 元。队员们切实感受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此外,大良镇推进 “三清三拆”,清理垃圾 800 余吨,拆除违建 1.2 万平方米,建成 50 个污水处理设施、40 个垃圾收运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 95%。曾经污水横流的村庄,如今已蜕变为干净整洁、绿树成荫的美丽乡村,给队员们留下深刻印象。
图四:实践队参观良北美景并采访农户
此次调研让实践队深刻认识到:生态是乡村的宝贵财富,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并非对立关系,年洞屯通过生态整治带动旅游增收便是生动例证。队员们同时意识到,乡村生态建设需系统规划与持续投入,大良镇从 “三清三拆” 到配套设施建设的系列举措,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3.治理为纲:良方善治,凝聚乡村合力
在古兰村,实践队详细了解了“兰题共解”模式。该模式将村务管理划分为三个维度,即“过去事村民议、现在事村民管、未来事村民讲”,村民定期在“民主议事厅”参与讨论,队员们还现场观摩了村民议事场景。村里同步设有“积分超市”,村民通过参与村务等活动可获取积分,用于兑换生活用品。这些机制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参与率从过去的不足50%提升至90%以上,让村民真正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实践队还了解到,大良镇依托“天翼数字乡村”积分管理平台构建起数字化治理体系:村民通过手机APP可查询积分、反馈问题,“随手拍”举报不文明行为也能获得积分;由“数字治理”党建联盟组建的党员先锋服务队伍,则深入村屯提供服务。目前,该平台注册用户已覆盖80%以上村民,累计处理各类问题500余件。2023年,大良镇古兰村获评“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2024年,“兰题共解”模式被《中国社区报》专题报道,入选全区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建设现场会典型案例,还被推荐参加全国基层治理“新工具”典型案例评选。
图五:实践队学习了解大良镇古兰村特色乡村治理模式
实践队深受启示:基层治理应坚持"守正创新"的发展路径。一方面要传承发扬"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传统,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数字化治理新手段,实现传统治理优势与现代科技的有效融合。基于调研发现,实践队也提出了三点优化建议:一是拓展"议事+"模式,增设线上议事功能,突破时空限制,保障外出务工村民的参与权;二是优化数字治理平台,可引入AI语音助手、智能大屏等适老化设计,切实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三是强化党建引领,通过党员"结对共治"和"微服务"等活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大良镇的成功实践证明: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动传统治理智慧与现代科技手段的有机结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治理保障。这种"双轮驱动"的治理模式,既守住了乡村治理的根脉,又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值得深入总结和推广。
结语:
五天调研中,实践队见证了大良镇对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鲜活实践:产业兴旺筑牢根基,生态宜居擦亮底色,乡风文明凝聚精神,治理有效保驾护航,生活富裕惠及民生。大良镇的探索,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也让实践队更深刻体会到,乡村全面振兴是用实干浇灌出的希望,未来需持续深耕,让乡村全面振兴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图六:实践队在大良镇古兰村村委合照
图文来源:中国海洋大学:田思艺、施昱华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