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从来不只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口号,更是一项需要全人类共同完成的行动,一项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的行动。青年学子们接受着来自大自然的哺育和馈赠,应积极参与生态环保行动,为人类的未来和地球的未来做出贡献,让水更绿,山更青,天更蓝,让大家的生存环境更加绿色健康、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8月4日,山东管理学院“管小青”志愿服务队奔赴聊城市茌平区博平镇北京红缨紫荆花幼儿园,开展“童心绘绿意·环保种心田”生态环保宣传教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依托做学专业特色和小学生认知特点,通过趣味调研、艺术创作、生活实践等多元形式,将绿色环保的种子播撒进童心。
活动伊始,志愿服务队成员设计了一份简单易懂的生态环保调查问卷,涵盖了幼儿对常见环保现象的认知、日常环保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内容,以问答和图画选择的形式呈现,充分考虑了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你们说,这个问卷小孩子看得懂不?咱得把字调的大一点,尽量简单地设计问题。”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团队的志愿者们秉持着“将环保理念真正地讲进小朋友的心里”这样的原则和初衷,探讨着怎样把问卷简单化、怎样让活动更有意思的问题。在调查过程中,志愿者们分组与孩子们亲切交流,耐心引导他们填写问卷。孩子们积极参与,用稚嫩的声音表达着自己对环保的理解:“环保就是不乱丢垃圾”,“我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来不用塑料袋”“还有植树造林”……简简单单的问答中,是孩子们对于环保最珍贵的理解。
黑板画创作:绘就环保美丽愿景
志愿者们利用幼儿园的教室黑板,开展了“保护大自然”主题黑板报创作活动。创作过程中,志愿者们还邀请孩子们一起参与,手把手地教他们绘画技巧,引导他们用画笔表达自己心中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环保的期待。小手笔下有大环保,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留下了自己充满童趣的笔触。“这里画一棵树”“还有花朵,向日葵和云也要画上去”……最终,一幅色彩斑斓、富有创意的黑板报呈现在大家眼前。画面中生机盎然的森林图景,有效传递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在幼儿心中植入了爱护自然的初步意识。
环保宣讲:童声传递绿色未来
为深化生态政策认知,志愿队创新开展“小小环保宣讲员”培育计划。团队成员以《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为核心,编写浅显易懂的环保童谣,并制作卡通政策图解手册。活动中,志愿者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解,引导幼儿纠正乱扔垃圾行为,设计“节水三字诀”:细水流,不戏水,杯接水,冲厕少,漏水报,妈妈笑,齐夸好……实现“政策进园,理念入户”的联动效应。
手帕推广:倡导绿色生活新风尚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志愿者们开展了“小手帕,大环保”主题教育活动。他们向孩子们介绍了纸巾生产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树木砍伐、水资源浪费等,同时展示了手帕的优点。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和使用手帕,志愿者们还教给孩子们一些手帕的折叠方法和使用技巧,如将手帕折成漂亮的小动物形状,既实用又有趣。孩子们对手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表示愿意用手帕代替纸巾。
互动游戏:寓教于乐深化环保理念
志愿者们开展节水科普实验课,通过简易过滤装置现场演示污水变净水过程。当污水逐渐变得清澈透明,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老师,我在野外生存那个节目里见过这个”“这个净水可以喝吗?”……这场直观的“魔法实验”生动阐释了水资源珍贵性,同步讲解的“节水三字诀”更在童心中播撒绿色种子。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实现环保理念从校园向家庭的传递。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志愿服务,更是一场意义深远的环保行动。未来,山东管理学院管小青志愿服务队将继续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乡村基层,开展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保教育活动,为乡村幼儿的成长和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钰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钰珍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