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守护河流生态”实践团于2025年6月24日至28日赴泉州市金鸡拦河闸水资源调配中心、洛江区马甲镇永安村等地开展了一场融合专业特色“行走的课堂”。
实践团以键盘为犁,以数据为种,进一步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决心将代码力量融入生态河流的守护中,奋力用青春力量为泉州河流生态保护注入活力。
实地参观 调研学习
在泉州市金鸡拦河闸水资源调配中心,实践团参观水利文化展厅与智慧河长管理平台。运行调度管理站许站长介绍,泉州构建“三级五届双河长”体系,发动乡贤力量打造“三个千”河长制,1014名“乡愁河长”、1060名河湖长、1039名河道专管员协同护河。同时,运用水质在线监测、无人机巡河等科技手段实现精准管护。实践团从中认识到智慧平台对河流保护的意义,也思考如何用专业知识为生态保护赋能 。
走进基层 深入群众
实践团在洛江区马甲镇永安村开展河流生态保护基层宣讲活动,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展示和生动形象的短视频播放,给当地村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保护河流生态公益课,并分发有关河流生态保护的宣传单,通过与基层群众的交流与分享,努力将保护河流生态的观念根植到群众中去。同时,实践团志愿者们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一对一宣传,在与村民拉家常的过程中,详细了解当地河流的历史变迁和生态现状,收集村民对河流保护的意见建议,了解群众对河流污染的重视程度,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45%的群众“很重视”,42.89%的群众“重视”,反映出群众对河流生态保护意识的真实情况,为下一步的调查研究积累基础素材。
专业赋能 创新构想
基于实践中的观察与思考,实践团成员立足计算机专业优势,提出多维度赋能河流生态保护的创新设想:
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部署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数据(如水质、空气质量、地质位移等),结合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动态监测模型。一旦监测数据触发异常阈值,系统自动向相关部门发送预警信息,同时生成可视化风险评估报告,提前预判灾害或环境恶化趋势,为应急决策争取时间。
成果总结 愿景展望
此次实践活动,“守护河流生态”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河流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河流管理的科技智能化颇有感触,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进一步增强河流生态保护意识,并努力将自己的所学与更多的公益事业结合在一起,积极宣传河流生态保护知识,带动更多人参与到河流生态保护行动中来。
“本次实践不仅是一次专业技能的淬炼场,更是一堂行走的生态文明思政课。”泉州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于永恒书记强调,软件学院“生态河流”实践团用进村入户实践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用扎实的调研为生态河流治理建言献策,希望软院学子努力将个人专业抱负与国家绿色发展伟业相融合,为实现“守护生态河流,共建幸福泉州”的美好愿景添砖加瓦。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晶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晶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