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向海图强”战略号召,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海韵寻迹”实践团于7月14日至23日,在校团委书记李博诗老师带领下,踏上“三下乡”征程,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一、初心启程:明确方向,奔赴海洋

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上,李博诗老师寄语同学们,希望大家沉下心做实事,在亲近海洋、了解海洋的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感悟,用行动为海洋事业添砖加瓦。老师的话语如灯塔,为实践团指明方向,让大家带着明确目标踏上征程。

二、溯源海洋:探寻历史,守护生态

实践团开启海洋文化与生态初探之旅。上午,参观宋代古船遗址,斑驳的船板、复杂的船身构架,诉说着往昔远洋故事,让成员们感受到古代海洋贸易的繁荣和先民探索海洋的勇气智慧。在江口码头开展净滩活动,尽管天气炎热,大家仍认真清理垃圾,用行动践行守护海洋的承诺,深刻体会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需付诸实践。

走进天后宫,古朴建筑和精美雕刻散发着海洋文化气息。成员们了解到天后宫对航海者的重要意义,它是海洋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加深了对海洋信仰与文化传承的理解。

前往通远阁(海丝邮局)参观,这里以邮品为媒介,浓缩千年海丝图景。成员们看到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邮票、信件等,感受到当年海上贸易的繁忙和文化交融,认识到海洋在促进中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李家宝与蔡雅琪同学围绕海洋元素进行新文创设计,将古船轮廓、海丝纹样与净滩场景剪影结合,制作活泼卡通贴纸传递爱海护海理念。这些文创展现海洋历史价值,唤起生态关注,连接实践团与公众,让海洋理念长久延续。

三、探访产业:洞察资源,梳理网络

实践团聚焦泉州海丝节点历史地位,调研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联系。在泉州市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古代罗盘、船模构件、外销青花瓷等展品,展现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辉煌历史。成员们讲述海洋贸易故事,在小朋友中种下海洋历史文化的种子。

海洋产业探索首站是宏源冷冻厂,成员们近距离接触海鲜冷冻加工,了解基本流程。在益鸿冷冻厂,蔡经理详细介绍海鲜加工环节。从码头用冰水保鲜,到挑选、速冻、极冻,再到包装,成员们直观全面了解海洋资源从捕捞到流通的全过程,深化对海洋战略地位的认识。

在骏拓鞋材有限公司,肖厂长介绍鞋垫加工和运输过程。海洋贸易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大量成品鞋通过海洋运输走向世界。工人们在高温下坚守,让成员们认识到海洋与产业发展的紧密联系,以及劳动者的付出。

晋江市华鑫皮革制品有限公司让实践团了解皮革制品生产工艺和海洋运输在原料进口、产品出口中的关键作用,体会到海洋贸易网络背后劳动者的辛勤。参观鸿鑫海鲜楼后厨,成员们了解海鲜从捕捞到餐桌的流程,认识到海洋对日常生活的滋养。

晋江安平桥曾是海洋贸易重要节点,桥墩设计抵御潮汐冲击。漫步桥上,成员们感受海洋贸易历史脉络,体会海洋文化的延续。

四、播撒理念:科普宣传,凝聚力量

“向海图强专项活动”是实践团新行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凝聚守护海洋的社会力量,储备青年力量。在石狮祥芝渔港义务救援协会,会长讲解海上救援知识,成员们了解救援工作艰辛伟大,感受海洋事业的责任担当。

下午在小威海滩开展净滩活动,周边群众纷纷加入,体现守护海洋需全社会参与。

实践团奔赴泉州多个社区开展海洋知识宣讲。在群峰社区,成员用简单语言和生动图片为小朋友讲解海洋知识,分发文创产品;在群山社区,科普世界海洋日,鼓励小朋友带动家人保护海洋;在东美社区,以互动问答开场,介绍保护方法;在源淮社区,讲故事分享海洋与人类关系;在丰泽社区,讲解基础知识,设计问答环节。这些活动让小朋友了解海洋,守护海洋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种下。

“海韵寻迹”实践团的“三下乡”旅程,从历史文化到生态保护,从相关产业到知识普及,每一步都意义非凡。成员们丰富阅历、增长见识,深刻认识海洋重要性,坚定为海洋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这份青春力量,正以实践为笔,在海洋产业新蓝图上绘就新时代印记。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石泉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石泉莺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48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社会实践
202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