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广东金融学院客韵柘声筑梦团联合中国银行梅州平远支行,在梅州市平远县热水村村委会会议室开展“金融反诈进农村”宣讲活动。从白发老人到放学赶来的孩子,数十名村民围坐一堂,在生动案例与实用知识中筑牢金融安全“防火墙”。
一、用乡土语言拆解诈骗套路
宣讲伊始,客韵柘声筑梦团宣传组队员以“有没有收到过‘免费领鸡蛋’‘点赞能赚钱’的消息”等村民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迅速拉近与听众的距离。通过PPT展示“电信诈骗识别公式”,队员用直白语言解释:“看不到真人、身份说不清,还让你转账或发验证码的,十有八九是诈骗!”
针对农村常见的“刷单返利”“冒充村干部借钱”等场景,队员结合邵某被“小额返利”诱惑最终被骗11万元等典型案例详细拆解,让村民直观理解“骗子初期给的‘好处’都是为了钓更大的鱼”。考虑到老年群体的理解需求,队员特意用客家话重复“不听、不信、不转账”的反诈“三不”原则,确保知识传递到每一位听众。
二、金融从业者支招守护钱袋
“大家存在银行卡里的钱,怎么才能不被骗子转走?”中国银行梅州平远支行的宣讲人员接过话题,从专业角度补充讲解。结合PPT中“虚假投资理财”“网贷诈骗”等案例,他们重点提醒村民:不要点击短信里的陌生链接,不随便下载非官方APP;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是“钱袋子的钥匙”,绝对不能告诉别人;遇到“客服退款”“平台交保证金”等情况,先打电话给银行核实或找村委会帮忙。
宣讲中,银行工作人员多次强调“涉及金钱的来电和消息一律不要相信”。现场老人积极互动,结合自身经历分享疑似诈骗案例,向工作人员核实辨别方法,互动交流让反诈知识更入人心。
三、小奖品强化反诈记忆
活动尾声,客韵柘声筑梦团队员向参与村民分发由中国银行梅州平远支行准备的礼品:为老人送上精美陶瓷碗、实用袋子及金融反诈宣传单,方便他们随时翻阅学习;为孩子们准备精致笔记本、收纳袋和签字笔等学习用品。实用的物品搭配反诈知识,让村民在收获贴心礼物的同时,加深对金融安全的记忆。
此次活动通过“接地气”的讲解与互动,将专业金融知识转化为村民能听懂、用得上的“防骗指南”。客韵柘声筑梦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联合金融机构走进更多乡村,让金融安全知识传遍田间地头,守护好每一户家庭的“钱袋子”。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林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诺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