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玉洁)2025年7月7月—14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医心守护,繁星同行”实践团立足“一老一小”服务对象,深入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河池市凤山县等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以“青春赓续红色血脉”为主线、“思政育人+专业赋能+民族团结”三位一体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用青春的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图为实践团行前合影

红色教育铸魂:行走的思政课浸润青年

实践团将红色基因融入实践全程,在龙胜·红军岩、凤山·红军田遗址开展“重走长征路”沉浸式党史学习。队员们在当地老党员的带领下,打卡红色地标,聆听“红军与少数民族群众互助”的生动故事,在田间地头与村民共话乡村振兴。创新打造“红医故事微课堂”,以遵义会议精神为主题,通过情景剧演绎、基层干部访谈等形式,让红色历史“活”起来。实践团还开展“新时代青年责任与担当”主题研讨,将田间劳作与思政教育结合,构建“大思政一体化”育人格局,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

▲图为实践团在河池凤山中亭村红军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图为实践团在红军田“重走长征路”

健康科普筑基:专业赋能守护生命安全

依托医学专业优势,实践团聚焦“预防+急救”目标,在龙胜县山东村、六漫村,凤山县中亭村、乔音乡、思源社区、凤山县中学等地开展“急救技能培训”专场活动。通过“情景模拟+实操演练”,500余名青少年及群众掌握了防溺水、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术等安全急救技能;针对中老年人群体,队员们提供中医艾灸服务150余人次,发放《健康养生手册》300余份,为“一老一小”筑牢安全防线,实现急救科普零距离。

▲图为实践团在河池凤山给留守儿童普及防溺水知识

▲图为实践团在河池凤山乔音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团在河池凤山中亭村开展中医艾灸惠民活动

▲图为实践团在桂林龙胜六漫村开展急救科普社会实践活动

非遗传承润心:文化赋能促民族团结

在各实践服务点,实践团还以“非遗文化+亲子实践”为纽带,组织开展风筝扎制、团扇绘制等活动。100余只非遗风筝、140余把特色团扇在亲子协作中诞生,成为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大手牵小手”的模式建立“亲子共学”新场景,让民族文化在协作中悄然传承。“没想到有机会和孙子一起做风筝,太有意思了!”村民覃奶奶的喜悦,印证了非遗传承对增强文化认同的深层价值。

▲图为实践团在凤山中学开展非遗风筝,团扇绘制活动

▲图为实践团在河池凤山中学开展民族趣味体育活动

此外,实践团更通过“结对共建”机制,与六漫村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建立长效合作;组建调研小组,深入村户,开展农村困境儿童家庭教育发展现状调查,推动高校资源与基层需求精准对接,为民族团结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实践团入户开展困境儿童情况调研

▲图为实践团开展民族趣味活动后合影

此次实践,实践团构建“专业服务+文化赋能”的乡村振兴青年方案:通过健康科普筑牢生命安全防线,以非遗传承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更探索出“红医精神+民族团结”的思政教育新模式。“他们将继续深挖‘医心守护’内涵,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实践团负责人表示。从红色沃土到壮乡山寨,这群“00后”医学生以专业为笔、以文化为墨,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答卷。

撰文 | 韦家永

图片 |“医心守护,繁星同行”实践团

审核 | 玉洁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韦家永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韦家永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04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三下乡
2025-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