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6日讯(通讯员 莫淳尧)近日,为了践行党的二十大要求,积极响应国家银龄战略号召,深入落实大学生社会实践要求,提升农村老年群体法律素养与电信诈骗风险防范意识。西安财经大学法学院“律法先锋”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老年公寓,开展了主题为“益路同行,送法下乡”的法律援助宣传与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
图为队员为老年人讲解法律援助知识
本次活动旨在将专业的法律知识送到老人身边,构筑坚实的权益保护屏障。现场,队员们采取“面对面、一对一”的贴心服务模式,确保沟通充分、解答到位,俯身倾听每位老人的具体困惑与忧虑,并结合《银发族安全手册》等宣传资料,将复杂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老年公寓住户普及法律知识。队员们讲解重点围绕《民法典》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与老年人权益密切相关的赡养、继承、财产保护、监护制度等条款展开,通过剖析真实案例和模拟常见陷阱,队员们不仅普及了法律知识,更着重引导老年人明晰自身法定权利边界,掌握依法维权的有效路径和救济渠道。
图为队员们为老年人讲解防电信诈骗知识
为了延伸服务链条,方便老人们后续查阅和深化理解,队员们还向老人发放了《法律援助手册》等普法材料,为老人们提供了触手可及、长期有效的法律支持后盾。该活动着力于增强老年群体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将贴心法律服务送到身边,旨在预防涉老法律纠纷与权益侵害,同时弘扬了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为构建和谐法治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队员们向老年人发放普法材料
针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高发且老年群体易受侵害的态势,服务队重点加强了防范电信诈骗宣传。队员们梳理近期高发案例,制作并发放《银发族防电信诈骗》宣传图册,涵盖“冒充公检法”、“虚假中奖”、“保健品诈骗”、“冒充亲友求助”等六大典型诈骗手法。讲解中,队员们详细解析了各类骗局的特征、识别方法及防范措施,并着重强调“六不”防范原则: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不接听陌生来电、不点击可疑链接、遇事不慌张,反复提醒老年人保持警惕,遇有疑问及时与子女沟通或向权威机构核实,切实守护好自身财产安全。该系列举措致力于提升老年群体风险识别与自护能力,努力从源头上筑牢防诈防线,旨在维护家庭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
图为队员们向老年人讲解防诈知识
在本次“三下乡”活动中,大学生队员们向基层老年群体普及法律知识与防诈骗技能。讲解内容结合老年人生活实际,辅以案例说明,着力提升参与者对诈骗手段的识别能力与防范意识,现场互动积极,多位老人表示,内容贴近需求、实用性强,有助于增强自身权益保障能力。此次活动既是以专业知识服务社区、守护老年群体安全的实践,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深入基层、了解社会需求、运用所学服务社会的平台,有助于强化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图为队员们与老年人交流互动
此次“三下乡”活动深入岚皋县老年公寓,为当地老年人普及法律知识、传授防诈技能,着力提升老年群体的自我保护能力。活动同时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平台,增进了其对国情社情的了解。本次活动是高校发挥智力资源优势、服务地方发展的具体体现,致力于助力乡村法治建设与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旨在守护老年人晚年安全、构建和谐乡村。
文字 | 莫淳尧
图片 | 黄佳宣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莫淳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莫淳尧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