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曹潆丹 张棣棠)7月3日至11日,西安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乡创支教队聚焦乡村教育振兴与发展现状,在西安市长安区杨庄街道东联村开展了为期九天的“三下乡”支教活动,通过支教赋能与献策,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招生筹备:微光汇聚照乡途
依托前期与村委会的有效对接,支教队于7月3日16时在东联村村民委员会有序开展招生工作。现场队员分工协作,一组负责于登记家长基础信息及签署安全责任书,另一组则为到场家长耐心解疑答惑,双向配合高效推进流程。
报名现场反响热烈,家长们踊跃为子女们登记,当日共56名涵盖小学至初中阶段的适龄学生完成报名;后续学生人数逐步增至71名,为支教课程的顺利开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图为东联村村民在东联村村民委员会为孩子们进行报名登记
多彩课堂:多元赋能育新苗
结合招生结果,支教队根据东联村70余名儿童的年龄特征,分设A班(1-3年级)与B班(4-6年级),以双人搭档的教学模式开设书法、舞蹈、音乐、美术、通识、思政、体育等多维度课程,秉持“艺术浸润+素质拓展”理念搭建多元化教育平台。
为提升教学质量,各课程授课同学均实施针对性分级教学。音乐课上,A班以《虫儿飞》等轻快曲目为载体,通过跟唱、节拍游戏等形式培育基础乐感;B班则选取《送别》《李白》等经典作品,开展歌曲赏析、合唱演绎及听歌识曲等互动教学,系统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与表达能力。通识课程中,A班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将防溺水、防拐骗等安全知识转化为浅显易懂的儿歌与故事;针对B班4-6年级学生,负责授课的队员结合典型新闻案例,系统讲解网络安全与消防安全知识,强化其安全防护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图为乡创支教队队员为孩子们讲授防溺水通识课课程
课后辅导:精准帮扶助成长
结合乡村儿童的学习需求,支教队在每日早晚课程结束后专门设置作业辅导课,并推行“一对多”帮扶机制,通过制定固定座位表明确帮扶关系。每两位队员共同负责8名学生,依托稳定的对接模式,队员们得以精准掌握每个孩子的学习状况,并针对性地开展答疑辅导工作。
“二对八”的帮扶模式,不仅让队员们分别深入走进8个孩子的学习世界,更让团队直观触摸到乡村教育的真实样貌。队员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教育的真谛——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懂”得每个孩子的成长需求。
图为乡创支教队队员在为孩子们进行课后作业辅导
分工协作:高效统筹促运转
为确保活动高效推进,团队明确划分教务组、宣传组、后勤组三个小组,各司其职。教务组负责制定八天的课程安排表、AB班学生信息表及作业辅助座位表,为教学工作筑牢基础;宣传组每日跟进拍摄实践动态,剪辑视频、排版推送文章,以文字与影像记录支教点滴,助力乡村教育获得更多关注;后勤组细致记录每日开支并合理调整支出结构,同步负责教学物资与食材采购,为团队运转与教学活动提供有力保障。三组协同联动、形成合力,以严谨的组织架构与高效的执行能力,为支教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撑。
图为支教结束当天与孩子们的合影留念
借助此次三下乡实践契机,西财学子走进乡村、深入基层、贴近孩子,既以知识浇灌乡村幼苗,更以行动践行青年担当。团队成员表示,将持续怀揣对乡村的热忱,把支教实践所得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动力,用青春力量续写“青耘乡村”的新篇章。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曹潆丹 张棣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棣棠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