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提升青少年数字素养的战略部署,切实增强儿童科技创新能力与数字时代核心竞争力。2025年7月,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青衿执炬,AI领航”实践团队积极响应“人工智能助力教育”的号召,携自主研发的“智塑童程”AI平台,前往四川省宜宾市三江新区江宸社区开展为期15天的儿童AI启蒙教育暑期实践活动。

团队的AI系列课程采用“AI学习+AI应用”的创新课程体系,依托“智塑童程”AI平台讲解图像识别、语音交互、3D建模等前沿技术应用,为社区儿童打造沉浸式人工智能科普学习体验。孩子们在亲身实践中感受科技魅力,在互动体验中培养创新思维,真正实现了前沿科技与儿童教育的有机融合。

AI科技课堂,健康知识润童心

科技发展,创新教学模式;智慧课堂,培育健康素养。传统的健康科普往往枯燥乏味,而团队则借助AI技术,让健康知识“活”了起来。他们利用“智塑童程”AI平台的图像识别技术,向孩子们展示上传舌苔照片后,AI系统生成的个性化健康建议,如“注意饮水”。“我们运用AI技术将抽象的健康知识可视化,让健康科普更生动有趣。”主讲队员介绍道。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讲解舌苔健康相关知识。

这种创新教学模式不仅点燃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更让健康知识入脑入心。课后,不少孩子主动担任家庭“健康小卫士”,提醒家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实现了“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教育效果。正如社区书记所言:“团队运用AI技术赋能健康科普教学,让健康知识真正走进了孩子们心里。”

AI教育谱新篇,虚拟交互新体验

3D技术,营造沉浸体验;手势识别,打破知识壁垒。团队首先播放了一段关于“4D高斯”技术的视频,展示如何用AI技术还原云冈石窟等文化遗产。“未来,你们甚至可以在家里‘走进’千里之外的古迹。”主讲队员的话瞬间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3D模型应用和手势识别技术,团队展示了“智塑童程”AI平台的3D建模和手势识别功能。只需一个摄像头,系统就能捕捉孩子们的手部动作,让他们通过手势操控虚拟模型。“这就像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孩子们兴奋的呼喊此起彼伏。“AI不仅能‘看见’你的动作,更能‘理解’你的意图。”主讲队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小观众们耐心讲解技术背后的原理。这种沉浸式的科技体验,让孩子们对AI的未来应用充满想象。

▲图为团队成员张浩正在和小朋友一同参与手势识别技术的实践活动。

通过3D建模与手势识别技术的融合应用,团队打造的智慧课堂不仅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更重构了知识传授的维度。当孩子们用手势操控电脑里的虚拟模型时,抽象的知识瞬间转化为可感知的具象体验,这种“做中学”的教学方式大幅提高了教学效果。AI技术的深度介入,让传统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进化为多感官参与的交互式学习新范式,学生参与度提升显著。更深远的是,这种技术赋能的课堂变革有助于培养具备空间思维和数字化素养的未来人才——他们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科技探索者。

AI技术承非遗文化传承新思路

科技传承,焕新非遗魅力;智慧教学,培育文化自信。传统的非遗剪纸教学往往局限于单向示范,如今在AI技术的赋能下焕发新生。团队成员指导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审美偏好和操作能力,向AI输入自己的图案设计要求,AI据此智能推荐个性化的剪纸图案参考,并提供技法指导。

▲图为团队成员曾彤飞正在借助AI讲解非遗文化知识。

“AI与非遗教学相融合的最突出优势就是帮助创作者实现非遗创作的个性化。”主讲队员介绍,“无论是喜欢传统纹样还是现代创意,无论是第一次接触剪纸还是有一定基础,AI都能给出恰到好处的建议。”现场可以看到,小朋友们通过语音或绘图向AI表达需求后,短短几秒就能获得心仪的剪纸模板,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创作热情。

▲图为团队成员杨金慧正在传授剪纸方法。

“AI+非遗”的教学模式,不仅保留了剪纸技艺的传统精髓,更通过科技手段让非遗学习变得更智能、更有趣,为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AI赋能育英才,科技引领创未来

AI赋能,彰显时代智慧;数字教育,绘就成长蓝图。成理学子以AI技术重构教育场景,通过智能交互、三维建模等沉浸式体验教学,让前沿科技触手可及。当孩子们用指尖唤醒虚拟世界,用好奇叩响未来之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变革,更是人才培育模式的革新。这场教育实践印证:AI赋能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技术本身为课堂带来的便捷与创新,更在于在每个孩子心中点燃探索的星火,为数字时代培育未来的领军人才。

▲图为团队成员和小朋友们的合照留影。

撰文 | 曾彤飞 何佳恒 周子岚 张浩

图片 | 何佳恒 张思羽 盛煜婷

一审 | 张浩

二审 | 周子岚

三审 | 曾彤飞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曾彤飞 何佳恒 周子岚 张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彤飞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35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