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讲座合照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决策部署,切实破解乡村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知识普及不足、防护机制薄弱等突出问题,2025年7月15日,宜宾学院“虹光筑梦·童伴随行”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携手丰乐乡政府民政办、妇联、中心校、丰乐乡派出所,共同开展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行动。旨在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优势,深度整合公安法治实践经验与地方学校教育资源,聚焦防溺水、防性侵、心理健康等乡村留守儿童成长的关键领域,通过定制化课程设计、情景化演练实践、常态化联动机制等创新举措,着力破解乡村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家庭缺方法、学校缺资源、社会缺协同”的三大难题,推动形成“家校社警”四位一体的联动保护格局,为乡村未成年人筑牢坚实的安全防线。

“教育+实操”筑牢防溺水防线

面对夏季乡村未成年人溺水事故呈高发态势这一严峻局面,实践团积极创新,采用“知识传递 + 技能培养”双轨并行模式,全力打造沉浸式防溺水教育的生动场景。实践团紧密结合乡村水域实际特点,巧妙运用孩子们熟知的生活场景与案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精准讲解溺水危害及预防举措,有力推动“远离危险水域”的安全意识入脑入心。与此同时,团队中具备相关专业素养的志愿者现场开展心肺复苏模拟演练工作,在模拟人模型前严谨细致地演示“判断意识、开放气道、胸外按压”的标准操作流程,并热情邀请孩子们亲身参与体验。这种“可视、可触、可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不仅让孩子们深刻领会“不盲目下水救人”这一重要原则,更使其切实掌握“呼救、寻找漂浮物、基础急救”等科学有效的自救方法,有效破除了传统乡村防溺水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固有局限,充分彰显了“生命至上、科学施救”的核心理念。

▲图为防溺水专题教育课学生听课

▲图为团队成员演示心肺复苏

互动体验播撒防性侵种子

针对乡村防性侵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诸如“难以启齿、形式单一”等突出痛点问题,实践团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谋划并设计了“身体安全圈”互动游戏。该游戏借助彩色绳圈于地面清晰划分出“亲密接触区”“礼貌接触区”“拒绝接触区”,积极引导孩子们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直观且深刻地理解身体边界,有力推动孩子们学会勇敢且坚定地表达“不可以”。此沉浸式体验教学方式成效显著,成功扭转了传统防性侵教育的尴尬不利局面,促使抽象的“自我保护”概念变得具体可感、便于学习掌握。与此同时,该活动积极发挥正向引导作用,大力推动“身体权”“隐私权”等现代法治观念在乡村地区的广泛普及,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这一重要理念,切实增强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图为团队成员对学生进行防性侵教育

▲图为老师进行女生青春期生理知识教育

情景演绎破解校园霸凌认知盲区

为切实帮助广大青少年深刻认识校园霸凌现象的严重危害,有效掌握应对校园霸凌的科学方法,实践团积极探索、创新运用“情景演绎 + 互动讨论”的复合式教学模式。志愿者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编排了两组紧密贴合校园实际生活的情景剧,生动且精准地再现了诸如“新转校生遭排挤嘲笑”“放学路上被围堵索财”等“隐性霸凌”“肢体霸凌”的典型场景。这些鲜活的案例迅速引发了青少年群体的强烈共鸣与深入思考,有力推动孩子们从对校园霸凌的“认知模糊”状态转变为“应对清晰”状态,切实提升了青少年自我保护和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图为丰乐乡派出所民警进行暑期安全教育

▲图为团队成员演绎常见校园霸凌

精准陪伴照亮心灵成长路

针对乡村留守儿童心理需求易被“学业、温饱”等显性需求所掩盖这一现实问题,实践团有针对性地搭建了“心灵驿站”心理支持平台。通过设计“优点轰炸”等互动游戏,引导孩子们轮流去发现并说出同伴的闪光点,助力内向的孩子在肯定与鼓励中重新树立自信。同时,实践团还积极促使“心理健康”成为乡村教育的重要议题,引导村干部和家长从“只关注孩子吃穿”的传统观念转变为“兼顾孩子心情”的现代育人理念,为乡村未成年人构建起一个“被看见、被理解、被呵护”的全方位心理支持网络,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图为筠连县中学老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讲

▲图为学生展示心理自画像

从安全防护做到细致入微、周全严密,到心灵关怀实现润物无声、沁润人心;从教育模式实现创新突破、开拓进取,到生态保护开展系统构建、统筹推进,宜宾学院“虹光筑梦·童伴随行”三下乡实践团秉持青春之志、以扎实有力的实际行动,有效激活了乡村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神经末梢”。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活动,不仅积极回应了新时代乡村儿童的成长渴求,切实满足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更生动践行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担当。这些实践成果,不仅为乡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撑起了坚实可靠的“保护伞”,更以点带面地探索出校地协同守护未成年人的崭新路径,为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根基、筑牢国家未来的安全屏障注入了源源不断、强大而持久的动能。

撰文 | 张薇

图片 | 周朝鑫 蒋永婷

审核 | 吴鹏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聂渝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聂渝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48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