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24年“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落实国家将学前教育纳入基层支教重点领域的部署,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语传情 古韵黄姚”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毅然响应国家“三区”支教动员令,奔赴乡村幼教一线!用专业点亮童心,以行动托举未来——在政策护航与待遇保障下,让每一程奔赴都有回响。

为在乡村沃土播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筑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础,助力文明与希望的幼苗茁壮成长,2025年7月13日,实践团在北莱村党支部龙书记的亲切引领下,走进充满童真的北莱红星幼儿园,成功开展了主题为 “经典咏流传,普语润乡兴” 的古诗《悯农》诵读暨推广普通话趣味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经典诗词的浸润与标准普通话的启蒙,为乡村幼儿的成长注入文化自信与沟通能力,核心目标是通过《悯农》的学习,让孩子们在掌握普通话的同时,深刻理解珍惜粮食的重要意义。

图为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语传情 古韵黄姚”实践团成员与北莱实验幼儿园小朋友见面。活动伊始,实践团的哥哥姐姐们用生动活泼的肢体语言和亲切的笑容,迅速与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拉近了距离。在布置温馨的活动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悯农》古诗课堂拉开了帷幕。

图为北莱实践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学习古诗《悯农》。志愿者们用标准的普通话发出简单指令,如“请拍手”、“请指鼻子”、“请转个圈”,孩子们开心地跟着做动作。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听力和反应能力,也在无形中熟悉了普通话的常用指令表达。

图为支教团何嘉欣在课堂上纠正小朋友们的普通话发音,确保他们能够准确读出古诗中的每一个字。“悯农”词汇对对碰:利用图文并茂的卡片,志愿者们教孩子们认识与《悯农》及日常相关的普通话词汇,如“太阳”、“禾苗”、“汗水”、“米饭”、“珍惜”等,并鼓励孩子们尝试跟读和指认。

图为北莱实践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支教团何嘉欣在北莱实践幼儿园的课堂上,手持写有“汗滴”字样的卡片,向小朋友们讲解古诗《悯农》的内容。

图为北莱实践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为巩固诵读成果,并自然融入普通话启蒙,实践团精心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展示他们对古诗《悯农》的理解和掌握。

图为北莱实践幼儿园一堂特别的普通话课后温馨一幕。小朋友们因为出色地练习和展示了普通话,在课堂结束后兴高采烈地收到了实践团精心准备的奖励。接过小礼物时,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他们纷纷用刚刚学好的、清脆响亮的普通话说:“谢谢实践团哥哥姐姐们送来的礼物!” 这稚嫩而真诚的感谢,不仅是对礼物的喜爱,更是对学习成果的骄傲表达,生动体现了普通话推广的成效与实践团带来的温暖关怀。

图为实践团课堂结束后进行课堂总结,小朋友们在课堂结束后所收获的感受。实践团用标准普通话引领孩子们诵读经典,就是在小朋友们心中同时播下文化传承和语言能力的双重种子。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和认真的跟读,实践团相信这些种子终将在乡村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成为支撑乡村振兴未来的蓬勃力量。

图为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语传情 古韵黄姚”实践团与北莱实践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合影留念,记录下这段难忘的支教时光。

结语

梧州医专“医语传情 古韵黄姚”实践团此次北莱红星幼儿园之行,用一首《悯农》架起了连接古今的桥梁,用标准的普通话开启了乡村幼儿语言启蒙的窗口。童声稚语诵读的不仅是诗句,更是对中华美德的传承;标准普通话传递的不仅是语音,更是通往未来的希望。在经典与普语的共同滋养下,北莱村的“小树苗”们正迎着阳光,茁壮成长,为乡村的明天蕴藏着无限生机。

通过这次支教活动,实践团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北莱实践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求知欲,幼儿对古诗《悯农》的理解和掌握也让实践团感到非常欣慰。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像实践团一样的大学生志愿者,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为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撰文:何嘉欣 潘雪庆

图片:陆丽娟

审核:周勇  张炳军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潘雪庆、何嘉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潘雪庆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57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