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5日讯(通讯员 袁婉如、罗冉希、陈佳希)为贯彻落实广东省“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部署,6月30日至7月2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风叶固废循环先锋队”师生志愿者奔赴南澳深澳镇,在团南澳县委和学校“双百行动”驻南澳县服务队的支持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支由先进制造学院和建设生态学院组成的跨学科突击队,聚焦退役风机叶片回收与资源化利用难题,积极推动校村企三方联动,以科技创新实践探寻风电固废循环新路径,展现了青年突击队在推动绿美建设与服务“双碳”目标中的责任担当。
▲图为实践团与松岭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通讯员 黄奋详 供图
村委对话:校村围坐共谋“叶片新生”
在松岭村党群服务中心,实践团与村“两委”干部展开深入座谈。村干部反映,废弃叶片长期堆放不仅占用宝贵土地资源,更潜藏着安全隐患。聚焦当前风电固废处理痛点与村民关切,村干部提出核心难点:退役叶片回收主体不明、专业处理机构匮乏、现场处置易致二次污染,这些因素制约了叶片“绿色退役”,解决安全隐患是村民的最大期盼。这场校村对话,为后续方案设计锚定了精准方向,生动诠释了在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中青年智慧赋能基层治理的实践路径。
▲图为实践团与松岭村村委干部座谈进行深入交流 通讯员 陈佳希 供图
村居深访:叶片滞留暗藏“安全警报”
在县、镇团委的对接引导下,实践团深入松岭村实地调研。该区域作为南澳最早的风电场所在,大量风机已达退役年限。村民向突击队反映,因缺乏规范处置,近年已有发生风机倒塌事故。队员们现场勘察发现,露天堆放的叶片存在结构开裂和局部碎裂现象。调研清晰显示,大多数村民认为叶片堆放构成严重安全隐患,亟需得到有效治理。
▲图为实践团成员入户走访松岭村村民对“退役风机叶片”情况进行调研 通讯员 李森怡 供图
风电座谈:企业直击“绿色退役”卡脖子难题在华能南澳风电场,实践团与风电场技术人员召开座谈会进行深入交流。“叶片是复合材料,传统技术难以高效降解!”技术人员一针见血指出回收痛点。南澳作为粤东风电重镇,风电历史悠久,早期机组已集中退役,但固废处置面临政策标准模糊、再生技术成本高的双重困境。面对企业的技术瓶颈,突击队员们敏锐追问:“若探索机械回收创新应用路径,如改造为景观座椅、花园围栏等,是否能有效降本增效?”这场技术交锋,让青年学子们深刻意识到——破解“绿色退役”需产学研深度融合。
▲图为实践团与华能南澳风电场工作人员围绕退役风叶回收痛点展开交流 通讯员 陈银冰 供图
基地溯源:风电发展史叩问“循环未来”
其间,实践团还参访华能风电科普基地,通过图文资料、沙盘模型、数字影像等系统学习了南澳风电从零的突破到装机量跨越式增长的35年历程。青年学子们在震撼于风电发展成就的同时,更深刻体悟到未来退役叶片循环利用任务的紧迫性与艰巨性——风电带来清洁能源,若忽视退役环节,绿色产业将面临“黑色尾巴”的挑战。
▲图为实践团在华能南澳风电科普基地进行调研 通讯员 张晓霞 供图
从村民的民意呼求,到风电企业的技术痛点,汕职院青年突击队以脚步丈量责任,以科技破解难题。针对退役叶片处理问题,实践团认真分析研判,针对性提出了通过机械回收手段,将退役风机叶片回收改造成适合各种应用场景使用的再生护栏,改造得到的再生护栏可直接用于当地乡村道路、村民庭院和动物圈舍建设,从而赋予退役叶片新的生命,实现资源化利用等具体化措施,为化解退役叶片滞留带来的安全隐患,促进村企共同发展提供青春思路。
当青春智慧在“百千万工程”平台上对接乡村振兴需求,退役风机叶片的“绿色重生”之路,正奏响一曲动人心弦的科技与生态协奏曲。未来,"风叶固废循环先锋队"将继续聚焦退役叶片资源化利用这一关键课题,探索创新路径,为风电产业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 袁婉如 罗冉希 陈佳希)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佳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佳希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