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敦煌,南大足。”作为与敦煌莫高窟齐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如今,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这座千年石窟正焕发新的生机。2025年7月18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智”绘石刻队深入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通过实地调研,探寻大足石刻数字化保护与发展的创新路径,用青年智慧解码千年石窟的“数字生命”。

图为小组合照

荷风伴古韵

调研当日,虽暑气蒸腾,大足石刻却自有清幽。实践队成员到达游客中心后,一同乘坐大巴驶入景区。沿途石桥荷花盛放,“天下大足”楼宇逐渐清晰。新增设的“荷花艺术节”打卡点为石刻增添了几分生机,也为游客带来了更多体验。

图为荷花艺术节

图为“天下大足”楼宇

深入石刻景区,实践队成员们循着“宝顶”石刻印记,深入探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珍贵造像群:千手观音的每只手掌都藏着细节,有的持莲花,有的握法器,历经千年风化仍透着庄严;卧佛涅槃像长达31米,衣纹流转如流水,身旁弟子或悲或敬的神态,仿佛能听见千年前工匠凿石时的呼吸……每一处造像皆藏着历史密码,实践队成员们在讲解员的细致解读中,了解“六道轮回盘”里的因果观、养鸡女的传说等等,深悟石刻背后“以形载道”的艺术精髓。

图为六道轮回盘

图为千手观音

景区内,文创产品成为文化传播的鲜活载体。复刻石刻细节的冰箱贴、以石刻造像为原型设计的摆件、“足迹”系列帆布袋等等,这些文创产品作为大足石刻文化的延伸设计,受到了游客们的喜爱与追捧。

图为文创产品

数字赋新能

走出石刻景区,实践队成员们来到大足石刻博物馆。在馆内,实践队成员们体验了VR数字化沉浸式演绎《无面之神》。高精度扫描技术与VR技术将大足的壮丽全景呈现在VR世界,赋予参与者前所未有的视角,让人们穿越时空,深入南宋古昌州的大足石刻世界,亲身体验石刻匠人的生活与经历,全方位领略这段历史的非凡魅力。

接下来实践队成员来到大足石刻数字影院,观看了4K电影《天下大足》,它以中华文明史为大背景、以大足石刻的学术研究成果为根本,让队员们了解了大足石刻的前世今生和思想内涵;

8K球幕影院的《大足石刻》,使用“实景拍摄+CG动画”制作,打破时空限制。风化模糊的线条和脱落的彩绘经数字技术修复,还原了北山石窟细节,让游客在数字空间从多维度了解大足石刻的艺术价值与丰富文化内涵。

图为球幕影院

倾听游客声

调研中,游客的声音更像一面镜子。实践队成员们面向结束参观的游客们发放纸质版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游客的游览时间为2-4小时;大多数游客对大足石刻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一般了解或不太了解;大多数游客对大足石刻的数字化服务听说过,但未使用过,主要原因是此类服务收费;此外,游客们建议景区多增加免费服务,希望文化传播内容更加通俗易懂、有趣味性,增强大足石刻与其他IP的联动,加强宣传。

图为游客填写调查问卷

以“智”绘魂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积极推进文物数字化保护与传承,8K球幕影院和4K宽银幕影院,放映《大足石刻》《天下大足》;通过VR、AR等技术,实现观众与虚拟石窟场景的交互体验。

参观精美的石刻造像、了解石刻背后的文化内涵、欣赏多样的文创产品、观看4K和8K电影、体验VR《无面之神》,从实地探访到数字体验,从文化载体到游客反馈,“智”绘石刻队愈发清晰:大足石刻的传承,既要守好“石刻本体”的根,也要用好“数字技术”的翼,更要贴合公众对“易懂、有趣、可及”的需求。

此次调研,为“智”绘石刻队探索大足石刻文化数字化创新路径提供了鲜活素材。未来,团队将以调研为基,让千年石刻在智慧赋能下,更生动地走进大众心间。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廖欢 周湘雨 文艺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廖欢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8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