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至27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遗艺拾光”社会实践团走进廊坊市安次区、广阳区,围绕第什里风筝、脱胎漆器、绳结技艺及燕京八绝等非遗项目展开调研。队员们通过实地考察、与传承人深度交流、沉浸式体验手工技艺,用镜头记录非遗魅力,为非遗活化传承贡献青年力量,书写文化传承答卷。

▲图为“遗艺拾光”社会实践团启程合影留念 李楠摄

一、溯古凝辉·文脉寻踪——廊坊博物馆的岁月回响

一器一物皆史诗,一纹一饰总关情。实践团首站抵达廊坊博物馆,在历史文化展览中追根溯源,探寻地域文明在岁月更迭中的沉淀轨迹,守护非遗技艺于时代变迁中的传承薪火。馆内通过实物陈列、图文解说、场景复原等方式,详细展示了多项非遗技艺的历史背景与起源。从传统技艺的萌芽语境,到岁月流转中的演变轨迹,再到与民俗生活的紧密关联,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非遗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深扎根于廊坊的历史土壤,凝结成独特的文化符号。

团队负责人崔同学表示:“非遗承载着城市的集体记忆与文化根脉,保护非遗就是守护文化基因。”这场文化寻根之旅,唤醒了成员的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为后续的非遗传承工作奠定了基础。

▲图为“遗艺拾光”社会实践团于廊坊博物馆合影留念 李楠摄

二、纸鸢载梦·丝线传情——第什里风筝的文化翱翔

纸鸢载道承古韵,匠心凌云谱新篇。实践团队走进第什里风筝小镇规划馆进行深度考察。馆内集文献之精粹、实物之丰赡、影像之生动于一体,全景式呈现了第什里风筝深厚的文化积淀、独树一帜的美学特征与匠心独运的制作技艺,为实践团成员揭开了这项非遗的深邃面纱,奠定了坚实的调研基础。

▲图为讲解员介绍第什里风筝小镇规划现状 李楠摄

▲图为讲解员介绍风筝的样式与特点 李楠摄

▲图为团队成员观看第什里风筝影像资料 李楠摄

▲图为“遗艺拾光”社会实践团于第什里风筝小镇规划馆合影留念 李楠摄

随后,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什里风筝”代表性传承人赵艳强老师现场教学,指导队员们完成裱糊、绘画、拴线等制作环节。赵老师强调:“风筝之道,尽在分毫不差的耐心与精准。”当队员们亲手制作的风筝升空,他们在风筝与丝线的牵引中,感受到了第什里风筝所承载的民俗记忆与匠人心血。

▲图为赵艳强老师现场为实践团成员们授课 李楠摄

▲图为赵艳强老师指导成员裱糊风筝骨架 李楠摄

▲图为“遗艺拾光”社会实践团与赵艳强老师合影留念 李楠摄

三、漆光流韵·胎骨生华——脱胎漆器的艺术新生

大漆如诗藏古韵,岁月成器显光华。为溯源脱胎漆器之魂,实践团队拜访中国传统工艺大师、脱胎漆器髹饰技艺河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许晓芳老师工作室。许老师深耕技艺三十载,以设计融合的全新视角,为队员们详细讲解了脱胎漆器的创新过程,并且参观了展厅。脱胎漆器承七千年漆脉精魄,独创“以布代胎”之术:素布为骨,大漆为血,历经雕填镂魂、彩绘点睛、描金淬魄等百道天工。

▲图为许晓芳老师介绍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工作室现状 李楠摄

▲图为许晓芳老师讲授脱胎漆器髹饰技艺 李楠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许晓芳老师深度对话交流 李楠摄

▲图为许晓芳老师讲解脱胎漆器的融合创新形式 李楠摄

在许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以漆扇制作为媒介,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融合,亲手制作漆扇。这些漆扇成为跨越古今的文化对话结晶,凝结着青年一代守护非遗的情怀与使命感。

▲图为许晓芳老师指导团队成员制作漆扇 李楠摄

▲图为“遗艺拾光”社会实践团与许晓芳老师合影留念 李楠摄

四、结绳纪事·巧手承心——廊坊绳结的匠心密码

千丝绕指柔如水,万结藏情韵自悠。怀着对绳结技艺的探索之心,实践团拜访了廊坊市绳结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任辉老师。在近三小时的研习中,任老师现场演绎平安结、盘长结等经典结式,并讲解纹样背后的美好寓意。

▲图为任辉老师向实践团讲解不同绳结的寓意 李楠摄

团队成员围案而坐,开启与传统绳结技艺的深度对话。在任老师的指导下,成员们专注投入,指捻五彩丝线,在特制工具辅助下,让丝线有序穿梭、缠绕,从平结筑基到纹样衍生,于绳线交叠间感受绳结魅力。任老师表示,“时代浪潮中,手工绳结因耗时、效益低,传承遇困,幸有守艺人奔走重燃星火。”当绳结在指尖成型,成员们俯首编结时渐悟,这不仅是手工饰物,更是民俗文化载体,承载美好祈愿,亟待新一代接力守护,让古老绳结技艺随青春力量延续生机 。

▲图为任辉老师指导实践团成员编织手绳 李楠摄

▲图为“遗艺拾光”社会实践团与任辉老师合影留念 李楠摄

五、京华遗韵·匠心独运——燕京八绝的千年风华

鎏金錾银凝国粹,八绝风华冠京华。燕京八绝,即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八大工艺门类,集九州民艺之精粹,开清代工艺之新境,终成“京作”典范,以皇家气度铸就华夏美学的巅峰坐标。

实践团队分别前往南汉非遗工坊、水云间文化商街“经纬乾坤·文明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以及丝路艺术“和合万象,遗韵时光”非遗展览观展。成员们沉浸于“燕京八绝”的华彩世界,感受其精湛技艺以及对美学与实用的平衡追求,每件作品都如文化密码,蕴含着生活智慧与审美情趣。

▲图为讲解员介绍南汉非遗工坊燕京八绝展品 李楠摄

▲图为团队成员学习观摩非遗融合创新产品 李楠摄

▲图为团队成员于丝路中心廊坊非遗展进行科技互动 李楠摄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丝路中心廊坊非遗展 李楠摄

▲图为“遗艺拾光”社会实践团于南汉非遗工坊合影留念 李楠摄

▲图为“遗艺拾光”社会实践团在丝路廊坊非遗展览馆合影留念 李楠摄

此次“遗艺拾光”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为学子们提供了了解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平台,在非遗与青年力量间架起桥梁。队员们用实际行动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相信在共同努力下,非遗文化将焕发持久生命力,代代相传。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邢文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邢文宣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7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