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阳西,暑气渐浓,爱意更盛。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星火兴乡”实践队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热忱与责任,走进阳江市阳西县上洋镇,为当地青少年带来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从心灵呵护到安全守护,从健康生活到文化传承,实践队用行动播撒希望的种子,为乡村孩子的成长之路点亮星光。
呵护心灵,情绪启航:一堂别开生面的情绪课
7月12日,实践队的首堂课程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面对“情绪”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队员们以趣味十足的“情绪大辨别”游戏破冰,让孩子们在表演与猜测中直观认识喜怒哀乐。 课堂的核心在于引导孩子应对负面情绪。王振老师分享了贴近乡村生活的小故事,孩子们在分组讨论中为故事主人公出谋划策,不仅学会了主动道歉、倾诉沟通等积极应对方式,更懂得了接纳情绪、管理情绪的重要性。这堂情绪课,如温暖光束,照亮了乡村孩子的心灵角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心理基础。
▲图为文学与传媒学院团委书记王振老师在分享故事
安全护航,技能傍身:多维度筑牢生命防线
安全是成长的基石,实践队围绕这一核心开展了多项安全教育活动。 7月13日的“12355青春自护·自然灾害自救教育”,以阳西常见的“打台风”现象切入,通过讲解、图文、视频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地震、洪水等灾害的成因与特点,并针对不同灾害传授实用自救方法。 7月14日的“12355青春自护·平安暑期”防溺水教育,则巧妙引入哪吒动画视频,将远离危险水域、游泳注意事项、落水自救方法等知识融入生动情节。心肺复苏讲解与《溺水自救歌》齐诵,让安全意识深植于心。 7月15日的“儿童防拐防诈骗知识讲座”,通过电影片段引入,剖析游乐场、放学路上等场景的常见诱拐骗术,总结“四不”妙招,并以朗朗上口的歌谣强化记忆,提升孩子们的保护自己的能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欧阳梓恒在上防震减灾暑期自护教育课
健康饮食,“食”刻守护:树立正确饮食观
“病从口入”,食品安全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7月13日,实践队的“卫生健康教育”课上,实践队队员黄佳棚通过视频揭示垃圾食品危害,讲解“三无产品”辨别方法,并以街边小吃为例,曝光劣质原料与化学添加剂的隐患。 课堂上,队员们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普及食物相克知识,通过互动游戏让孩子们找出不安全饮食行为。这堂生动的课程,帮助孩子们树立了正确的饮食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图为师生共同观看食品安全视频
温情陪伴,传承美德:关爱老人暖人心
7月14日,实践队带领孩子们在村委会的协助下探望上洋村独居老人。志愿者们送上慰问品,与老人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故事。当看到老人家中有尘土时,孩子们主动拿起扫把打扫,用行动诠释“尊老、爱老”。 告别时的一句句“身体健康”,承载着孩子们最真挚的祝福。此次活动不仅为老人送去温暖,缓解孤独,更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会传统美德的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
▲图为孩子们为老人打扫家中卫生
寻根文化,厚植认同:探访姚宝光大屋
7月14日,实践队带领6名上洋小学学生走进“姚宝光大屋”,开启文化寻根之旅。这座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作为阳西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当地历史变迁。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孩子们观看上洋镇文化宣传视频,了解耕读文化、海防文化、疍家文化的融合;参观展厅里的犁耙、锄头,感受农业发展历程;接触鱼玛、阳西洪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惊叹于先辈智慧。此次活动让孩子们走出课堂,深入感知本土历史,厚植家乡文化认同感。
▲图为上洋文化站工作人员讲解“姚宝光大屋”
“星火兴乡”实践队在阳西上洋镇的数日支教活动,涵盖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健康饮食、美德传承、文化探寻等多个维度,以丰富的形式为乡村孩子带来知识与温暖。实践队员们用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而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的不仅是技能与知识,更是成长的力量与对未来的希望。 星火虽微,却可燎原。相信这份关爱与付出,将助力乡村青少年绽放更绚烂的光彩,也为乡村教育与发展注入持续动能。(撰稿:陈炜芳 欧阳梓恒 官冬兰图片:周洋锴 崔雨宸 莫可宜 李为民)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炜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炜芳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