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俞沁霖)7月15日,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花坡草路实践队走进山西省长治市淮海社区,联合长治手牵手帮扶中心,开展“拓花坡本草香迹,溯红色岁月长歌”主题课程。实践队通过开展红色文化科普、草本趣味知识分享及非遗拓印互动等活动,为领养孩童和残障小朋友带去温暖与知识。
草原故事会:追寻红色前身
作为本次活动的宣讲人,实践队成员范承桥以“小草是历史见证者”为引,讲解了花坡草原上手持红缨枪的山西儿童团、“小交通员”李爱民的英勇故事。他还结合地形图,生动解析雁门关如“铁门栓”般扼守要道、花坡草原作为隐蔽通道不留痕迹、武乡县凭三面环山的地势五次成为八路军总部等红色地点的历史作用。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抢答问题,眼中闪烁着对历史的好奇。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讲解草原红色历史
草本趣味知识科普:小草成长史
在草业科普环节中,宣讲人先是向小听众们介绍了植物的基本结构,以粉黛乱子草为例揭秘其粉色部分是“小穗子花序”而非叶子,再讲述了“植物演化的成功案例”——狗尾草经驯化成为小米的演变历程,还介绍了草在固沙、畜牧等方面的作用。孩子们大多第一次接触到这些知识,对大自然的奇妙感到十分惊讶与新奇。而当宣讲人说到我国草原正在逐渐退化的现状时,小听众们瞬间安静,眼里满是心疼。
非遗草本拓印:感受花草的魅力
最后,宣讲人向孩子们介绍了拓印工艺,还形象地将其比作“叶脉的复印机”。孩子们听得认真,不少已经迫不及待要开始拓印,现场氛围活跃而有序。队员们负责为孩子们分发植物标本,老师则指导着他们擦干标本中残留的水分,配合默契。胶带粘贴声接连响起,孩子们握紧勺柄,在覆盖植物的布面上反复刮蹭,植物的轮廓也逐渐显现。
图为实践队成员协助小朋友制作草本拓印
胶布被撕下的瞬间,棉布上的花影叶痕骤然变得清晰。见此,孩子们纷纷举起棉布,有的举到眼前细看,有的转身向同伴展示,小脸上满是得意和自豪,而家长们也早已举着手机跟在旁边,镜头追随着孩子们手中的棉布。一位妈妈笑着拿起孩子的棉布放入水中,指尖轻轻抚平布面的褶皱。小朋友们有的将叶片花瓣如同科普一半整齐排列、有的将叶片铺满底部形成印在画布中的芳草、有的则是将叶片花瓣交织构成美丽的图案,作品无一不令人惊喜。
实践队成员许依林表示:“参与此次活动的经历,恰似植物拓印一般,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鲜活的印记。作为农大学子,我们不应只埋头于田间地头,更应将知识转化为温暖人心的力量,把承载着土地、历史与爱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
图为小朋友展示拓印作品
这些曾被忽视的草本小花,通过孩子们的双手转化为承载红色记忆的独特画卷——每一道拓印的纹路都在诉说:历史教育可以如此温柔,而生命的韧性恰如这些花草,在敲打中绽放更鲜艳的色彩。
撰文 | 李政翰 俞沁霖
图片 | 杨若雯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俞沁霖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俞沁霖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