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蒲坑茶产业现状、非遗技艺与拍摄蒲坑茶国际化宣传视频,2025年7月10日至12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清谷溯梦”百千万突击队六名来自越南语、印尼语、中文、法学等专业的成员与指导老师陈继华副教授同赴清远石潭镇,围绕蒲坑茶文化传播与产业振兴开展三下乡实践调研。调研中,两位非遗传承人带领团队成员们,逐步揭开蒲坑茶由自然生命到文化载体蜕变的奥秘。

国家“十四五”规划与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均强调,应加强茶文化研究宣传,推动茶产业国际化发展。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提案也曾多次聚焦茶产业振兴。为响应国家战略号召、助力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清谷溯梦”队以石潭蒲坑茶为支点,积极探索茶文化国际传播与乡村振兴路径,助力蒲坑茶走出国门,带动石潭乡村振兴发展。



共绘蒲坑茶新蓝图

7月10日下午,团队与石潭镇政府召开调研对接座谈会。队伍系统阐述了以“三生”理念(自然生命、匠造生命、时代生命)为核心的多语种推广路径,致力让蒲坑茶“走出去”。镇政府明确表示,将全力支持学生调研活动开展,并为雨季安全优化行程,针对性安排团队到低山茶园参访、拍摄以及茶农访谈。

▲图为队长刘晓芸向镇领导汇报团队项目

在茶香中触摸“三生”脉动

初遇·自然之生

7月11日清晨,在镇干部带领下,队员们以蓬勃朝气与满腔热血投身到调研中。空山新雨后,步入被薄雾笼罩的大坑茶园,近观有阶梯式排列的茶树,远望是层峦叠嶂的青山,露水浸润的茶芽青翠欲滴,草木清气尽在每次呼吸间。正是这处远离人间喧嚣的原生态环境,孕育出了蒲坑茶的第一次自然生命。

匠造·淬炼之生

采下茶树顶最鲜嫩的一叶二芽,茶青入锅翻炒,经制茶人揉捻、柴火烘干,再复揉、复烘,最后还需经历特定的发酵与陈化,在岁月沉淀中才能孕育出蒲坑茶醇厚回甘的独特风味。这一整套前人传承下来的古法蒲坑茶制法,为蒲坑茶带来了第二次生命。

传承人陈汝斌先生继承父辈制茶技艺,管理将近十亩茶园。“清谷队”跟随他的步伐,踏上他走过无数次的泥泞小路,亲身体验以非遗制法加工蒲坑茶。茶篓压肩的沉重、铁锅灼手的热浪、额间汗珠落入茶青,队员们第一次直面茶人艰辛。每个看似简单的步骤背后,都是对匠人技艺与耐心的极大考验。

▲图为陈汝斌先生教团队成员揉捻茶青的技巧

访谈环节中,陈先生坦言,他原本学医,后来回到这片土地继承父辈制茶事业。年轻时,由于太过艰苦,他也想过放弃——制茶过程中不可有一丝纰漏,否则便会影响茶的口感,加工失败更是家常便饭,十分耗费时间精力。但他还是不断尝试、积极向长辈讨教,最终成功将这份技艺传承下来。数十年如一日的柴火淬炼中,诞生的不仅仅是入口带苦、回味甘甜的蒲坑茶,还有制茶人不急不躁、矢志不渝的真性情。

另一位传承人蒋伙生与陈先生一样,同为家族技艺传承。不同的是,他不只传承制茶手法,还致力于钻研口味创新,并到各地参加培训提升自身能力,与三下乡的学生合作直播等,通过多样化方式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在他看来,尽管一路上遇到许多艰难困苦,但是既然决心做一件事情,就要专注地将它做到最好。这份精益求精的匠心同他招待小队的蒲坑茶的口感一样,清香纯净,毫无杂念。

▲图为蒋伙生先生接受团队访谈

蒲坑茶的第二次生命蜕变中带着人文温度——制茶如修心,需以耐心守工序,凭坚守待回甘。这方天地里,茶香漫染的不仅是茶汤甘醇,更是做人的本真道理。人生也如这一叶小小的蒲坑茶,静候时间的沉淀,才能在最终体悟到那份醇厚的回甘。

新生·创新&传播之生

目前,蒲坑茶的发展依然面临口感不被大众接纳、品牌知名度不足等问题。为此,蒲坑茶非遗传承人与“清谷溯梦” 队的成员都在积极提出自己的对策,用行动赋予蒲坑茶第三次“新生”。

在蒋生记高山茶厂的木柜里,茶与荣誉证书并置,是蒋先生数年来为蒲坑茶创新传承与发展做出的不懈努力的证明。为推动蒲坑茶被大众接纳,他不断改良新茶口味,着力探索大众化口感。他还引入现代化机器,以科技和人工结合的方式制茶,提高茶的加工效率,推动蒲坑茶产业化发展。他用实际行动赋予蒲坑茶生命的另一个灵魂——于传承中创新,于坚守中发展。

7月12日早晨,小队带着采购的茶样与满满的收获离开了石潭镇,但她们真正的“百千万”工作才刚刚开始。结合下乡前的调研规划,“清谷溯梦”队将以石潭蒲坑茶为纽带,用好在石潭镇的调研成果与拍摄的视频素材,制作汉语、越南语、印尼语和英语四语视频讲述蒲坑茶“三生”的故事;探索向越南等海外市场的推广路径,充分发挥作为东南亚学院三下乡重点培养队伍的优势。同时,队伍中即将赴越南、印尼留学的学生,将携带蒲坑茶样赴当地,邀请师生、民众品鉴并进行介绍其承载的文化底蕴,在味觉体验与文化感知的双重维度上,深化蒲坑茶的市场认知和文化认同。

在产业创新和文化宣传中,蒲坑茶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活力。这第三次新生,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交响,是匠心坚守与青春力量的接力,更是蒲坑茶从山间迈向国际舞台的崭新起点。

▲图为团队与镇干部、茶农合影

本次三下乡活动中,广外“清谷溯梦”百千万突击队深入挖掘蒲坑茶产业潜力与文化价值,积极争取与石潭当地政府、蒲坑茶龙头企业合作,共同开拓更广阔市场。团队将采取国内国外双向宣传策略,助力蒲坑茶获批地理标志商标,推动蒲坑茶以昂首姿态“走全国,通东盟,联世界”,最终实现传播蒲坑茶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

这杯由云雾滋养、匠心淬炼、创新赋能的蒲坑茶,正借青年之肩承载石潭大地的脉动,从山野走向世界。其袅袅升腾的不仅是沁人茶香,更是乡村振兴的甘醇。(撰稿:陈暄  图片:陈暄、陈雯、王可 、刘晓芸 、吴艺淳 、黄女健)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欣颖 陈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欣颖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504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