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位大鹏所城社区的工作人员带领广州工商学院红日突击队成员开启了一场特别的探访——一位引领团队成员走过赖恩爵振威将军第的院落,解读抗英英雄的忠勇传奇;另一位则端出热腾腾的濑粉仔,让舌尖先一步尝到历史的滋味。

振威将军第里的峥嵘岁月

跟随第一位工作人员的脚步,队员们从东座前庭踏入这座 2500 平米的赖恩爵将军府。1844 年,道光皇帝御赐的这座宅院,由 3000 工匠耗时两年建成,门前的石狮与抱鼓石,早已把武官的威严刻进了骨子里。

▲图为赖恩爵将军府里的“还我祖愿”牌匾

东座前庭的 “还我祖愿” 牌匾最是戳心,赖恩爵将军临终前嘱托 “务必收回香港”,1997 年香港回归,后人立此匾告慰先祖,家国情怀在时光里从未褪色。转到东座前厅,赖将军手持望远镜的铜像儒雅中透着刚毅,工作人员介绍,他一生 36 次海战未尝败绩,1839 年九龙海战打响鸦片战争第一枪,福建巡抚题的 “奉旨抗英筹战略” 对联,字字都是战绩的注脚。

▲图为大鹏所城社区工作人员正在讲解赖恩爵将军府的历史

东座中厅里,1839 年九龙海战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英舰挑衅时,赖将军率水师激战五小时,击沉敌船、击伤英舰舰长,“显击得忌刺吐” 对联便是这段历史的见证。皇帝御赐的龙袍与他 “巍峨独配” 的书法真迹,更让人看到一位儒将的双面风华。

穿过冷巷与中心巷,“城中城” 的防御智慧尽显,炮楼枪眼、层层巷道构成防线,赖家三代五将镇守海防的忠勇,早被刘老太母 “岗不离守,守不离纲” 的家训浸润成了家风。

舌尖上的古城记忆

第二位工作人员端出了热气腾腾的濑粉仔,并给队员们介绍了这一道当地的美食。

▲图为大鹏所城的特色美食“濑粉仔”

大鹏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当时大鹏所城驻守的军士大多来自南方诸省,对米粉情有独钟。但军营条件有限,为了满足对米粉的喜爱,人们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将大米浸泡后,用石臼舂成粉,再以生熟粉混合,加凉水调成浆,直接盛入底部钻有圆孔的椰壳中。然后,手执椰壳不停地摇晃、抖动,让米粉浆从孔中流到下面铁锅的沸水中,煮熟后放上油盐调料,即可食用。当地人把这种以手摇动椰壳,让米粉浆流出的动作称为“濑”,以这种方法制作的米粉也就被叫做“濑粉仔”。

▲图为大鹏所城社区的工作人员为团队介绍“濑粉仔”

经过长期传承、演变,濑粉仔的制作工艺逐渐成熟,从最初简单的饱腹食物,变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到了现代,濑粉仔已经成为大鹏所城家喻户晓的著名食品。

相传,濑粉仔与赖恩爵将军还有这么一段故事:1839年9月赖恩爵指挥九龙海战抗击英军入侵取得重大胜利,赖恩爵的夫人亲自下厨制作濑粉仔,慰劳胜利归来的将士,从此濑粉仔名声大噪 ,与胜利的捷报一起传遍四方。

结语

从将军第的砖瓦到濑粉仔的鲜汤,大鹏所城的故事从来都很鲜活。这里的历史能触摸,这里的味道有记忆,或许这就是古城最动人的地方。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冼宇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冼宇健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04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