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6日讯(通讯员 邓凤佳)“红头巾”是近代三水籍女性赴新加坡从事建筑劳作的群体统称,以头戴红布头巾为显著标识。其历程既是近代华侨移民史的缩影,也凝结了三水女性勤劳坚韧、团结互助的精神特质。如今通过展馆陈列、史料整理等方式得以传承,成为地方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价值亦具有当代启示意义。

一、青春出征,奔赴红头巾”之约

广州工商学院缘梦公益团队突击队师生成员怀揣对“红头巾”精神的敬仰,以三水“红头巾”文化为调研主题,于2025年7月14日前往佛山市三水区红头巾展览馆。

红头巾展览馆位于三水云东海街道南面的欧南村,占地约600平方米。红头巾展览馆作为国内唯一一座以“红头巾”非遗文化为主题的非营利性民营展览馆,自2024年1月22日开馆以来,凭借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与创新的展陈方式,成为三水文化新地标。展览馆以三水“红头巾”南洋奋斗史为主线,分设八大主题展区,其中包括交互装置和场景复刻体验区,见证三水女性的精神与历史。

图为广州工商学院缘梦公益团队突击队合照

时代阵痛:风雨飘摇中,无奈却坚定的远行抉择

走进“时代阵痛”展区,在灰暗色调的背景墙搭配详实的文字资料,诉说着20世纪初三水地区面临的天灾人祸。泛黄的老照片里,是破败的村庄与饥寒交迫的百姓,让人深切感受到当时三水女性下南洋讨生活的无奈与迫切,正是这残酷的时代背景,促使她们勇敢地踏上未知的征程。

图为红头巾展览馆·“时代阵痛”展区

女过南洋:漂洋过海,开启充满挑战的南洋之旅

在“女过南洋”展区,一艘木船格外引人注目,让人不经联想到当年三水女子乘船漂洋过海的场景。“当时的红头巾最大的不过二十出头,最小的才十几岁,她们乘坐远洋客船,布袋里装着对家乡的思念,更装着“养活家人” 的朴素愿望。”聆听着红头巾展览馆负责人的讲述当时的故事,突击队仿佛穿越时空,开启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南洋之行。

图为红头巾展览馆中模型

高洁之花:红色头巾为志,见证坚韧不屈的生命底色

“高洁之花”展区则着重展现“红头巾”独特形象。玻璃展柜里陈列着浆硬后折成方形的“红头巾帽”实物,以及她们劳作时穿的“轮胎鞋”等珍贵历史物品。这些物品不仅是她们的标志性的着装,更象征着她们坚韧不拔、勤劳朴实的品质,在艰苦的环境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图为红头巾展览馆中的互动体验区

肩挑岁月:汗洒工地,触摸艰苦劳作的真实温度

“肩挑岁月”展区是对“红头巾”在新加坡建筑工地辛勤劳作场景的再现。面向这些凝聚着历史时刻的照片,突击队成员看到了“红头巾”们参与建设的新加坡地标。那里的每一块砖瓦都浸透着她们的汗水。据悉当时的报纸记载,这些中国女性能挑动比男性更重的石料,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肩膀都磨出厚茧。

图为红头巾展览馆内挂画

沧海桑田:城与人共生长,镌刻城市建设的不朽功绩

突击队随着脚步来到“沧海桑田”展区,从三水到新加坡,“红头巾”见证了一个世纪的变迁。突击队在展示的内容见证了新加坡的城市变迁与“红头巾”们的努力息息相关。从早期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图纸,到如今现代化都市的航拍照片,对比强烈。她们用柔弱双肩扛起了新加坡城市建设的重任,推动这座城市迈向繁荣。

图为红头巾展览馆内挂画

桑梓情怀:代代相传,让奋斗精神跨越时空延续

“桑梓情怀”展区聚焦“红头巾”后人及社会各界对这段历史的传承与弘扬。突击队在展区内看到,照片墙上陈列着新加坡华人与“红头巾”后人回乡的影像照片。从中能够深切感受到,“红头巾”从未被遗忘,祖国与家乡人民始终深深感念她们;她们的精神在新时代持续传承与发展,已然成为凝聚中新情谊、激励后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图为红头巾展览馆·桑梓情怀展区

同心筑梦:尺素传情,字里行间藏满家国牵挂

在“同心筑梦”展区,突击队成员被深深触动。一封封家书、一张张汇款单,见证了“红头巾”在异国的艰辛与对家乡的拳拳之心。即便海外谋生不易,她们仍省吃俭用,把血汗钱寄回三水,用一生供养了家乡亲人。这份跨越山海的桑梓情,让队员们看到先辈对故土的赤诚。公益之路漫漫,这份家国牵挂的精神,也将激励团队以行动传递爱心,延续温暖与担当。

图为红头巾展览馆·同心筑梦展区

生生不息:薪火不灭,让红头巾故事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最后,在“生生不息”展区,以传承之路启迪未来,由三水区宣传文化部门牵头,联动各界艺术家与文化人士,以纪录片、戏剧、舞蹈等多元艺术形式为笔,持续书写“红头巾”故事,守护这份珍贵文化遗产。从文艺创作再现往昔奋斗,到传承实践激活时代价值,展区里,过往与当下交织,突击队直观的触摸“红头巾”精神“活”在当下的力量,见证文化传承的生动模样,也激励着更多人接过传承接力棒,让“红头巾”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图为红头巾展览馆·生生不息展区

二、戴红色头巾忆往昔风华,学穿戴承先辈遗韵

在“红头巾”文化的浸润中,缘梦公益团队突击队成员在展览馆负责人指导下,郑重换上了象征着奋斗精神的红头巾服装。负责人亲手示范“红头巾”的规范穿戴方式,从红头巾服饰的穿着到红头巾帽的折叠,细致讲解每一处细节中蕴含的历史意义——这抹鲜红不仅是劳作时的实用防护,更承载三水女性在异国他乡的身份印记与精神标识。当我们带上红头巾帽,仿佛与百年前那些坚韧的女性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真切感受到这份文化符号背后沉甸甸的奋斗重量与故土情怀。这一过程让突击队对“红头巾”文化的理解从文字与影像的认知,深化为亲身实践中的情感共鸣与精神传承。

图为红头巾展览馆负责人为突击队队员展示红头巾戴法

三、驻足留言诉心事,传递公益初心敬意

在“红头巾”文化的感召下,缘梦公益团队突击队师生驻足展览馆留言墙前,提笔写下对这份珍贵历史文化的感悟与敬意。一行行真挚的文字,既是对“红头巾”女性奋斗精神的礼赞,也将团队传承文化、践行善意的决心融入其中,让“红头巾”文化在笔墨间与新时代公益力量完成了一次温暖对话。

图为突击队成员拍摄师生挂上留言

四、结语

此次红头巾展览馆之行,是对历史的回溯,更是精神的传承。“红头巾”们以柔弱之躯扛起生活重担,用勤劳与坚韧在南洋书写传奇。“红头巾”们在时代浪潮中留下的奋斗足迹,是华侨移民史的生动注脚,更是文化传承的宝贵财富。如今“红头巾”精神并未因时光流逝而褪色,反而在新时代持续焕发着蓬勃生机。它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在各自的领域中奋勇前行,为梦想拼搏。相信在未来,这份精神力量将不断传承延续,为文化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指引着更多人在人生道路上勇敢追梦,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邓凤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凤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75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