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中国海洋大学“筑梦教育强国——生物科普小队”肩负着传播海洋知识、凝聚环保共识的使命,活跃于中小学课堂与社区讲堂。他们以原创课件为媒,面向青少年与社区环保工作者,深度解读海洋生物奥秘,共话蓝色家园保护,为教育强国与生态文明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科普宣讲:面向多元受众,解码蔚蓝世界

宣讲小队精心制作原创PPT课件,深入校园与社区开展科普活动,内容兼具趣味性与专业性,精准覆盖不同群体。

面向青少年学生,推出“盘中海洋探秘”主题,聚焦餐桌常见的鱼虾蟹贝,通过生动图片与故事,揭示其生态特征与营养价值,并融入可持续捕捞理念,有效引导青少年思考食物来源与海洋生态保护的内在关联。

▲图为团队成员谭顺天为中小学生讲解牡蛎

面向社区居民及环保工作者,则以“守护蓝色家园的现实挑战”为核心,深入剖析塑料污染、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等严峻问题,结合本土化案例与国家最新政策导向,共同探讨社区层面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与公众参与路径。活动特别设置了互动环节,环保工作者现场分享了宝贵的基层实践经验,实现了知识的双向交流与经验共享。

▲图为团队成员黄乐之参与青岛市银龄科普课堂社区活动

多元传播:创意载体织就立体科普网

为突破传统宣讲模式,团队精心打造了多层次的科普传播矩阵。原创设计海报在校园及社区宣传栏同步亮相,精准高效地传递核心科普信息。

▲图为团队成员王忻怡精心制作的原创海报

与此同时,团队成员精心制作的微视频从生物学分类视角,介绍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宣传科普微视频已在Bilibili等社交平台发布,受到广泛关注。这些创意载体相互联动,共同编织起一张覆盖广泛、深入人心的科普网络。

▲图为团队成员许芮昕Bilibili社交平台发布的科普微视频

深耕回响:知识入心,行动萌芽

本次科普实践成果丰硕,影响深入。活动目前累计覆盖2所中小学、1个社区中心,开展针对性宣讲3场,惠及师生、居民及环保工作者逾百人次。成效评估显示科普知识有效内化:数据显示95%的学生能辨识至少5种常见食用海产,88%的学生表示将在生活中减少塑料使用;与此同时,多位环保工作者明确表示将把所学新知融入后续社区宣教工作。尤为可贵的是,科普的种子已催生行动萌芽——从学生们“我要告诉家人少用塑料袋”的童真承诺,到社区工作者们探讨“如何在垃圾分类中强化海洋塑料回收”的具体方案研讨,生动诠释了“知识入心”向“行动萌芽”的积极转化。

▲图为小队成员黄浩恒与马鞍街道综合文明服务中心宣传栏合影留念

青年体悟:在对话中深化责任担当

本次实践不仅是知识的输出,更成为团队成员深刻学习与成长的双向旅程。在科普过程中,为不同群体精准设计科普内容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此外,社区工作者们分享的真实案例与面临的现实困境,也让团队清晰认识到海洋保护是系统工程,需要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与全民行动的紧密结合。生态保护之路任重道远。

▲图为中国海洋大学“筑梦教育强国——生物科普小队”队员合影留念

今夏,“筑梦教育强国——生物科普小队”成功架起一座连接校园与社区、童心与专业力量的蔚蓝之桥。他们在向下一代播种海洋梦想的同时,也为基层环保注入了新知与活力。每一次宣讲与对话,都是对海洋生命密码的破译,更是汇聚守护深蓝合力的基石。当知识的涟漪从课堂扩散至社区,教育强国与美丽中国的梦想,便在这片共同珍视的蔚蓝滋养中,更加坚实。

撰文 | 张恺元

图片 | 黄浩恒 黄乐之 申旋文 谭顺天 王忻怡 许芮昕

审核 | 陈姗姗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恺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恺元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9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