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羌风化雨”实践队来到绵阳市北川县云珍羌绣体验馆,与党的二十大代表、羌绣省级非遗传承人陈云珍老师共同开展羌绣体验活动,学习这一古老技艺的文化内涵与技法。
一针藏岁月,一线承文脉
6月30日下午,实践队员们来到云珍羌绣体验馆后,身着羌族传统服饰的陈云珍老师为大家讲解羌绣的历史渊源。她介绍,羌绣是羌族的文化瑰宝,其纹样与针法承载着先辈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堪称羌族“无字史书”。羌绣以棉线或丝线为料,采用平绣、挑花等针法,纹样多取材于自然万物,色彩鲜明且富有象征意义,如羊角花图案寓意吉祥,几何纹样蕴含生活智慧,形成了兼具实用价值与艺术特色的非遗技艺。
图为陈云珍老师向队员们展示羌绣党旗
巧手学绣技,绣线连心意
随后进入技艺教学环节。陈云珍示范基础针法并讲解操作要点,耐心解答队员疑问。在陈云珍的细致点拨下,队员们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慢慢找到节奏,穿针、引线、落针的动作越来越熟练,逐渐掌握了羌绣的基本技巧,一件件凝聚着努力的个人作品陆续完成,大家互相展示着成果,空气中满是收获的喜悦。“很高兴看到大家对羌绣的兴趣,这不仅是技艺传授,更是文化传承的接力。”陈云珍表示,队员们的热情让她看到羌绣传承的希望,期待这门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队员舒文琳说:“以前从书本上看羌绣,总觉得隔着层纱,这次亲手体验,才懂一针一线里的讲究与美感。以后我会接着练,也会把羌绣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图为陈云珍老师向队员们示范羌绣针法
丝线连古今,镜头传绣韵
此次羌绣体验活动搭建了传统与现代的交流桥梁,队员们沉浸地学习羌绣技艺与文化,并拿起镜头,将学习过程中的针法练习、亲手完成的作品展示以及陈云珍生动的讲解片段一一记录。
图为实践队员与陈云珍老师合影
实践队员们希望以短视频这一现代传播方式,为非遗文化的 “活态传承” 注入新活力,让更多人有机会认识羌绣、走近羌绣,感受这一民族文化瑰宝所蕴含的独特价值,让千年绣艺在新时代的光影中绽放新彩。
文/沈裕婧 刘静琳
图/黄玉梅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沈裕婧 刘静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沈裕婧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