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护佑人民健康的历史长河中,中医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凝聚着历代先辈的智慧结晶与临床经验,在岁月长河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为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推动传统医学的当代传承,6 月 22 日,豫北医学院赴南阳“寻宛城医脉溯流源,践中医薪火启新章” 中医药文化学习实践团走进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了一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时代使命感的中医药学习实践活动。
脉诊探微:感受指尖上的生命韵律
诊室内人头攒动,候诊的患者坐满了长椅,连过道都略显拥挤,实践队员们在熙攘人群中缓缓穿行,好不容易寻到一处空隙,随即悄悄围在诊桌旁,正见陶医生端坐诊桌前,三指轻搭患者腕间,时而皱眉,时而颔首,从脉搏的细微变化中洞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实践队员们目光紧紧追随着陶医生搭脉的指尖、询问病情时的神情,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 那眼神里,既有对中医 “望闻问切” 精妙之处的深深敬畏,又藏着对每一个诊疗细节的强烈好奇,仿佛要将这传承千年的诊病智慧,一点点刻进心里。坐诊间隙,陶医生向实践队员们介绍把脉的学问:只见陶医生轻轻抬起手,示范着如何用指尖感受脉象的跳动,随后,示意大家一起将手指搭在手腕处。在陶医生的带领下,大家闭目凝神,细细体会着指尖下那细微却有力的脉动。根据陶医生的讲解,左手脉象从寸脉到尺脉,依次能触碰到心、肝、肾的气息;右手则是肺、脾、肾的脉动。这一刻,中医对于队员们来说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化作了指尖下真实可感的生命律动。
实践队员跟随陶医生坐诊
针灸解惑:见证银针下的气血调和
针灸理疗室内,艾草香与消毒水味交织。实践队员们屏息围聚在治疗床旁,目光紧紧追随着牛医生的动作。这位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针灸医师,先将实践队员陈丽宇的手掌轻轻托起,指尖沿着第二掌骨缓缓滑动,最终停在桡侧中点。牛医生为实践队员们讲解道:“这里就是合谷穴,它是人体的‘能量枢纽’,贯通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解经络淤堵,又能调和肠胃气机。” 消毒完毕,牛医生捏起一枚银针,手腕轻颤间,针尖已稳稳刺入皮下。他边以拇指与食指轻捻针柄,边告诉实践队员们,每个穴位都是身体的“调节开关”,而针灸可以帮它们找回最佳状态。这精妙的操作与生动的讲解,让中医智慧在青年学子眼前鲜活呈现。
实践队员体验针灸
识药悟理:探寻药材里的养生奥秘
活动接近尾声,实践队员们带着求知欲走进飘着药香的中药馆。古木药架上,一格格抽屉似藏着自然珍宝,各色药材形态各异,散发着独特气息。队员们穿梭其间仔细观察,工作人员一路讲解。当实践队员们的疑惑的目光落到一段淡黄色的根茎上时,工作人员介绍道:“这是黄芪,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煲汤和泡茶,适合日常养生,有助于益气。”队员们认真记录,将这些实用的中医药知识,化作未来的健康生活指南。
实践队员辨识中药
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此次实践不仅是中医传统技艺在岁月长河中的接力传递,更是一场浸润心灵的文化盛宴。实践队员们以蓬勃的青春之姿接过文化传承的火炬,穿梭于古老的典籍与现代的实践之间,当古老医道在青春视角下焕发新彩,中医药的生命力正顺着这代人的脚步,在新时代土壤中扎根生长,生生不息。
实践队员们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合影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嘉旭 刘柯含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嘉旭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