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桂宇洋 李泽昊 周子杰)为助力乡村振兴,弘扬民族文化,滋养儿童心灵,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三下乡赴恩施社会实践队于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中心小学,依托“七彩假期”爱心托管班,组织开展了“探侗乡建筑・育文化自信”主题美育课堂。
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走进萨玛楼与甘露桥,感受民族建筑的独特魅力,让孩子们在乡土文化的滋养中提升艺术素养与文明素养。
巍峨的萨玛楼下,志愿者们以生动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解萨玛楼的历史渊源与建筑特色。“萨玛楼不仅是侗族人民祭祀祖先的场所,更是传统干栏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榫卯结构和飞檐翘角体现了侗族工匠的智慧。”志愿者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引导孩子们观察建筑细节。
随后,志愿者们指导孩子们画出自己眼中的萨玛楼,让孩子们在做与学中领悟民族文化与技艺的奥妙。孩子们手执画板,将鼓楼细细勾勒,把建筑知识转化为童趣美育。彩笔涂抹间,鼓楼承载的千年故事也跃然纸上,民族建筑的魂魄悄然驻进孩子们的童真视野。
接着,志愿者带领孩子们漫步百年甘露桥这一恩施特色风雨桥。孩子们倚着侗锦纹饰的廊柱,面朝青山碧水,在廊桥中聆听志愿者讲述其“遮风避雨、联通邻里”的功能与人文寓意。
孩子们触摸着木质栏杆,认真聆听志愿者讲解桥梁结构,纷纷感叹:“原来我们家乡的建筑这么了不起!”桥廊间,大家齐唱《歌唱祖国》,清澈的童声与潺潺流水相和,赤子情怀在质朴歌声中自然流淌,古老建筑见证了新时代少年赤子情怀的自然绽放。
课堂尾声,孩子们举起画作在萨玛楼前与志愿者们合影。短暂而充实的课堂让萨玛楼的民族智慧凝于笔端,甘露桥的山水清音融进歌声。下课后,孩子们踊跃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三年级学生纷纷表示:“今天我才知道,萨玛楼和风雨桥藏着这么多故事,以后我要带更多人来参观!”
本次课程以“田野课堂”的形式,志愿者们通过实地探访、互动讲解,将专业知识与乡村特色元素深度融合,不仅激发了乡村儿童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也为他们带去了丰富的美育体验,助力其在艺术氛围中滋养心灵、提升文明素养。
同时,团队围绕当地独特的乡土文化和特色建筑,发挥专业优势,协助做好了乡村文化宣传,用专业知识赋能乡村发展。
希望孩子们在触摸历史建筑的过程中,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成长为家乡建设的接力者,将文化自信融入心中,让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在乡土文化的浸润中愈发浓厚。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冯思媛 桂宇洋 李泽昊 周子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冯思媛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