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青少年深入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推动传统技艺的创新性发展。豫北医学院崇德书院“探寻古艺寻真意,守护遗风守匠心”非遗实践团于6月25日在开封市祥符区晨光小学开展了一系列非遗传承实践活动。此次活动通过知识讲解、知识问答与手工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开展。

非遗故事代代讲,传统技艺人人传

活动现场,实践队员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生动的沉浸式文化课堂。实践队员通过孩子们熟悉的《葫芦娃》和《孙悟空》等动画片为切入点,向大家介绍这些动画片的人物造型很多都借鉴了皮影戏的艺术特点,这一种讲解方式瞬间点燃孩子们的热情。随后,实践队员利用皮影博物馆实拍照片以及皮影历史科普动画展示,更让同学们了解到这项千年技艺的历史渊源与独特魅力。在木板年画讲解环节,一段木版年画制作视频将复杂精巧的传统工艺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引得孩子们赞叹。实践队员还展示了团队自制的简易年画作品,结合实物讲解年画从古至今的功能演变。让抽象的文化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学生们宣讲非遗文化

在知识问答环节,实践队员围绕皮影戏和木版年画设计了趣味抢答,现场气氛热烈,实践队员李玥寒提问:“谁知道皮影戏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几个孩子立刻举手回答道:“汉代!”孩子们踊跃举手,在互动中加深了对非遗知识的理解。在活动尾声的手工实践环节,孩子们在实践队员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皮影制作、香囊内香料的配制以及漆扇染色等非遗技艺。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协助学生们制作皮影手工

从裁剪皮影部件到调配香囊香料,再到为漆扇设计图案,每一个步骤都充满挑战与乐趣。孩子们专注的神情、完成作品时的灿烂笑容,展现出非遗文化独特的吸引力。通过亲手实践,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在指尖触碰传统技艺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鲜活生命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晨光小学老师、学生们合影

此次活动通过创新形式让非遗文化“活”起来,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增强文化自信,也为非遗传承注入了青春力量,让青少年明白传承非遗是每个人的责任。(通讯员:李玥寒)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玥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玥寒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77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