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普雅池)2025年7月18日,淮阴工学院生科学院“运河古韵 民族同心”实践团成员普雅池走进云南石林彝族第一村沉浸式体验彝族火把节。实践队员与当地彝族群众齐聚一堂,共同点燃象征光明与吉祥的火把,在欢歌笑语中开启这场融合民族文化、民俗体验与情感交融的传统盛会。

彝族对火有着深深的崇尚与敬畏,他们视火为生命的起点与归宿,更是心中永恒的精神支柱。在先民们的生活里,火是守护的象征——既能驱散野兽与邪灵,又能护佑庄稼丰登、家宅安宁。火把节日期的设定,也藏着彝族人对自然的细腻洞察——农历六月二十四,北斗星斗柄恰好指向正南,此时正值夏至。彝族人依循这一天象规律定下节日,处处彰显着对自然节律的尊重与遵循。

彝族服装以红色为主色调,红色象征着彝族对火的崇拜和热情的民族性格 ,头顶佩戴的“公鸡帽”,造型独特,具有驱邪避灾的寓意。服饰上的刺绣工艺精湛,图案丰富,有火镰纹、羊角纹、太阳纹、几何纹等,这些一针一线勾出的图案不仅灵动美观,更将彝族的历史与文化娓娓道来,成为民族精神最直观的表达。

活动当天,彝族第一村的村口错落立着大小不一的火把,30厘米、50厘米、1米等不同尺寸,恰好贴合各年龄段游客的需求。一入村,浓郁的节日氛围便扑面而来:道路两旁摆满了融入彝族元素的特色物件,精美的服饰、别致的首饰、各式背包,纹样丰富又灵动;彝族特色羊肉汤锅在灶上咕嘟作响,店员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刚出锅的乳扇沙琪玛乳香四溢,荞面粑粑、坨坨肉、凉米线、豌豆粉等传统小吃热气腾腾。彝乡的质朴与热情,就这样化作了连接彼此情谊的温暖纽带。

夜幕降临,彝族村广场涌现身着色彩艳丽传统服饰的彝族青年男女们,唱着欢快的彝族歌谣,跳着热情奔放的达体舞。随着众人情绪高涨,在欢声笑语中迎来了火把节的高潮部分——点火仪式,在众人的期待中,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手持火把,点燃了广场中央巨大的主火把。刹那间,火焰冲天而起,照亮了整个夜空,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游客们纷纷跟随音乐加入舞蹈的队伍,与当地群众手拉着手共同舞动,在火光的映照下,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尽情享受着节日的欢乐。

在盛大的篝火晚会中,最有趣的莫过于彝族石林火把节的“摸黑”习俗,往对方脸上抹黑越多意味着送去的祝福越真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地方的火把节都有抹黑仪式。

此次火把节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感受彝族文化魅力、体验民俗风情的绝佳平台,更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大家在共同庆祝节日的过程中,彼此间心与心的距离渐渐靠近,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慧婷 普雅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慧婷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51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三下乡
2025-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