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进程中,电商直播作为连接城乡市场的新型载体,为激活乡村发展动能提供了重要支撑。7月15日,南昌师范学院文学与历史学院“文韵传声,普语润行”推普实践队怀揣着要在田野间锤炼真本领、在服务中彰显真担当的信念,继续深耕探寻峡江县金坪民族乡,将目光投向当地特色农产品翠冠梨,一场直播助农活动由此展开。

调研先行,推普筑基促强产销

南昌师范学院文学与历史学院推普实践队抵达金坪民族乡后,便围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开展专题调研。在与侗族果农的深度交流中发现,当地群众在拓展农产品销路时,常因方言壁垒导致与外地收购商沟通受阻,产品推介也因口音问题影响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这一现象使队员们深刻认识到,规范使用普通话是乡村对接外部市场的基础保障,清晰准确的表达能够有效提升产销对接效率。据此,实践队明确工作方向——以推普工作为抓手,帮助群众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使普通话成为连接乡村与市场的沟通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语言动能。

技艺互鉴,果农传习辨梨之道

硕果盈枝的梨园间,当地侗族果农向实践队队员系统传授梨品辨识知识。他们现场采摘翠冠梨与黄花梨,从外观、触感、气味等维度细致讲解二者的差异:“你看这翠冠梨,果皮偏青绿色,果形更圆润,摸起来表皮光滑;黄花梨则带点黄褐色,果点更明显。要是凑近闻,翠冠梨带着清甜味,黄花梨果香更醇厚。”队员们凝神聆听、亲手比对,在实践中熟稔了梨品辨识的专业技能。而果农指尖抚过果皮时的轻柔、讲解时眼中跃动的热忱,更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那份对土地的眷恋、对作物的深耕——这份沉淀在岁月里的坚守与热爱,为后续直播中精准传情、专业推介产品,筑牢了情感与知识的双重根基。

专业赋能,培育直播实用技能

为提升直播助农实效,实践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一力扛起直播策划与培训的重担。队员们结合翠冠梨生长特性与金坪民族乡多民族文化特色,精心设计“果园实景展示+民族种植故事”的直播脚本,以差异化内容增强传播吸引力。针对果农镜头表现力不足的问题,实践队开展系统化互动演练,通过场景化引导帮助果农克服镜头恐惧,提升自然表达与临场应变能力。同时,队员们主动承担短视频拍摄与制作任务,聚焦翠冠梨生长环境、采摘过程等核心内容,制作优质预热素材,为直播活动积累传播势能。

直播实践,共绘助农振兴图景

直播当日,实践队队员与侗族果农搭档出镜,在硕果盈枝的梨园中开启直播活动。镜头前,队员们详细介绍翠冠梨的原生态种植优势;经前期普通话培训的侗族果农结合种植经验,用规范语言补充产品特点,双方默契配合,生动展现了农产品品质与乡村风貌。此次直播不仅拓宽了翠冠梨的宣传推广渠道,更广泛传播了金坪民族乡的特色产业故事。侗族果农对直播效果给予肯定,队员们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乡村振兴需求的理解,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服务基层的使命担当。此次实践既是提高农产品知名度与销量的具体举措,也是通过推普工作赋能基层的生动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南昌师范学院文学与历史学院“文韵传声,普语润行”推普实践队的这次尝试,是青年学子扎根泥土、锤炼本领的生动写照。未来,南师院学子将持续深化与金坪民族乡的联动合作,依托专业优势常态化开展推普帮扶,通过定制化语言培训、实用表达指导等方式,切实提升当地群众的普通话应用能力,以推普之力畅通产销沟通渠道,让青春力量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彰显价值,推动乡土特色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雅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雅芳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49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