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联合印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13日,南昌师范学院文学与历史学院“文韵传声,普语润行”推普实践队的青年学子们,怀揣对语言力量与社会责任的深刻体认,踏上了“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征程。在首日的实践活动中,队员们通过问卷调查、走访交流等多元推普形式,开展实地调研与入户推普,励志以青春之志,践行文化传承与文明互鉴的时代使命。

叩门问需,在乡土中体悟语言的力量

首日实践中,队员们怀揣谦逊之心与热忱之志,走进社区院落与乡间田野,叩响农门精准调研,倾听乡音。在简陋的厅堂里,与村民促膝而坐,倾听他们用质朴乡音讲述日常;在斑驳的树荫下,观察方言如何在邻里闲谈中自然流淌;在繁忙的农田畔,记录劳动场景中的语言使用实态。

队员们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走访交流,细致了解村民的语言使用现状,挖掘不同年龄、职业群体对普通话的学习意愿与实际需求,敏锐体察在乡土生活中,方言作为情感纽带和文化载体,与普通话作为通用发展工具之间形成的共生关系。在这场扎根乡土的深度调研,触摸语言在乡村发展中跳动的脉搏,为后续“精准推普”奠定了坚实基础。

入户传薪,在烟火人间播撒文明星火

金坪民族乡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汇聚了京、侗、瑶、壮、苗、彝、傣、畲等8个少数民族。实践队队员们积极入户推普,印制并分发普通话学习宣传手册,强调观察掌握普通话,有效增强村民获取外界信息、参与公共事务的信心与能力。

聚焦基础发音纠正、常用词汇表达及实用交际场景,队员们俯身倾听、反复示范,在交流中循序渐进地进行推广与教学,耐心细致、积极反馈,强调实用性,注重引导村民将普通话转化为提升生产生活效率的工具。每一次标准的发音示范,每一次顺畅的交流达成,都是推普工作助力个体发展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直接体现。推普实践的行动,更是通过构建共通的语言环境,无形中为资源互通提供有力支撑。

推普连心,在共通话语中铸牢共同体认同

推普之行,其意深远,不止于言语相通,更在于人心相系。推广普通话的战略意义远超语言本身,其核心价值在于促进社会沟通、增进文化认同、巩固国家统一。在互动交流中,队员们阐释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享发展机遇、维护国家团结稳定中的基础性作用。当村民能够更清晰地表达自己、更顺畅地理解政策、更平等地参与发展进程时,共同的国民身份认同感与归属感得以强化。

国家通用语言贯通南北,连接东西,让五十六个民族的声音汇成一首磅礴的交响。它消弭隔阂,让手足之情在共同的语言家园里根深叶茂,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共同体意识,在每一次清晰有力的交流中愈发坚定、鲜活。

深入贯彻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规划,响应服务乡村振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时代的号召,师范专业人才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南昌师范学院文学与历史学院学子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理论付诸行动,坚定“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逐步提高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与能力。”的使命任务,知行合一、服务社会,担当起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时代责任,为民族地区语言文化互通共融贡献力量。以首日的调研与入户为序章,在接下来的实践日程中,队员们将继续扎根金坪,力求以师范专长、多元形式与务实态度,让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效在每日的耕耘中更加彰显。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方佳可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方佳可欣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5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