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陈雯婧 张泽慧 田婷)2025年7月,徐州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队赴邳州市南戴庄以“苏韵传承扬急救,生命守护绽芳华”为项目指引开展急救科普活动,通过“理论+实操”双模式,为乡村儿童织就生命安全防护网。

背景聚焦:急救科普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地区的安全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作为地方高校的青年学子,徐州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志愿服务支教团秉持“服务地方、回馈社会”的理念,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将急救知识普及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结合前期调研,团队针对暑期儿童易发的溺水、摔伤等安全隐患,设计了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互动课程,让专业急救知识以接地气的方式走进乡村,切实提升儿童自我保护能力与安全意识。

趣味课堂普及知识,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在邳州南戴庄中心小学,志愿者们为当地少年儿童开设急救知识课堂。课堂上,志愿者系统讲解了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基础急救技能的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并邀请小朋友一起现场演示,帮助孩子们直观理解急救流程。​

▲图为徐州工程学院志愿者进行实操演示。徐州工程学院王梦娇 供图

志愿者提问:“发现有人晕倒,第一步该做什么?”孩子们纷纷举手作答,在得到“判断意识和呼吸”的回应后,志愿者进一步说明:“没错,这跟和朋友打招呼一样,得先确认对方能回应才行。”为提升教学效果,志愿者将急救步骤提炼成简洁口诀,通过互动问答引导孩子们参与。有孩子好奇询问:“按压为什么是三十次?”志愿者解答:“这是经过科学验证的有效次数,能为心脏恢复跳动提供足够动力。”这些互动让孩子们对急救知识形成系统认识,初步掌握操作要点,安全防范意识也随之提升。

实践体验强化技能,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为巩固学习成果,志愿者组织孩子们进行模拟操作练习。在志愿者的专业指导下,孩子们分组开展心肺复苏、伤口包扎等技能的实操训练,通过亲身体验熟悉急救流程,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在志愿者的专业指导下,孩子们分组开展心肺复苏、伤口包扎等技能的实操训练。有孩子对包扎步骤存疑,志愿者边示范边说明:“这样打结既牢固又不会太紧。”通过亲身体验和针对性指导,孩子们熟悉了急救流程,提升了实际应用能力,动手能力与技能理解运用能力显著增强。

▲图为徐州工程学院志愿者指导并纠正小朋友包扎伤口。徐州工程学院王梦娇 供图

从专业课堂到田间地头,从理论讲解到实践指导,青年学子们用扎实专业知识浇灌乡村安全的希望之花。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与求知热情远超预期,不仅扎实掌握基础急救技能,还将专业术语转化为童真理解,操作手法日渐规范,安全意识显著提升,从生涩模仿到自信展示,用行动诠释知识的力量。

▲图为徐州工程学院志愿者与孩子们的合影留念。徐州工程学院王梦娇 供图

未来,徐州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志愿服务队将继续扩大活动覆盖面,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下沉教学资源、建强志愿者梯队等举措,让更多乡村儿童掌握急救技能,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雯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雯婧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61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