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中"加强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的要求,2025年7月12日,川北医学院"千载星纸·青衣传韵"非遗传承队赴乐山市夹江县年画研究所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荣强指导下,团队通过影像研究、实地观摩、技艺实践三大环节,深度体验夹江年画的独特艺术魅力,探索高校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的新路径。
活动伊始,团队观看了系统记录夹江年画发展历程的专题纪录片。影片展现了非遗传承人张荣强为恢复传统技艺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深入山区采集蓝靛草等原料,运用古法发酵提纯工艺,历时两年反复试验,成功复原出矿物颜料体系,所得蓝色纯正持久,并依据古籍记载配齐年画常用色系。年画艺术从濒临失传到逐步复兴的历程,张荣强"甘坐冷板凳"的坚守精神,令团队成员深感敬佩。
随后,张荣强现场讲解夹江年画的制作工艺与技法要领,并演示木板年画套色技艺。从选材、雕版到套印各环节,详细阐释木版年画需经绘图、雕刻、印刷等工序,强调“套色环节色板定位需分毫不差,施力轻重直接影响色彩均匀度”的技术要点。团队成员围绕观摩,就雕版细节处理、颜料稳定性控制等专业问题展开深度交流。
践环节中,团队成员体验了夹江年画的两种主要形式——木版年画与手绘年画。制作木版年画时,成员们专注执行“刷墨、擦色、提纸”工序,学习色板精准对位与力道控制技巧。队员黎俊贤尝试后表示:"细微偏差即影响整体呈色效果,足见年画技艺的严谨性。"在指导老师带领下,成员们研习手绘技法,最终各自独立完成夹江年画作品。这种实践过程,正是青年学子融汇当代理解、为古老非遗注入时代活力的具体体现。
当矿物蓝靛在刷笔下晕开千年光华,当雕版木纹透过指尖传递匠心温度,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千载星纸·青衣传韵”非遗传承队以躬身亲践,体悟活态传承的真谛。青年与传承人之间流转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对文化根脉的敬畏与守护。他们以青春为纸,以匠心为墨,在每道拓印与描绘中,唤醒夹江年画的历史精魂——这不仅延续了色彩与线条的艺术生命,更维系着人与技艺、历史与未来的血脉传承。(通讯员:姜新晨 图片:邓英杰 姜新晨 朱丽媛)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