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7日讯(通讯员 钟荣 于哲 孔丹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泉州职业技术大学艺术传媒学院“藝路生花”社会实践团队结合“大思政课”教育,扎根晋江金井镇围头村,以“艺起乡约”点亮乡村振兴之路为核心,以晋江金井镇围头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力的红色人物和地点作为切入点进行活动策划,深入开展为期5天的实地调研、宣传拍摄、文旅推广、人物访谈、主题联学等实践活动。

映像“红色”历史,讲好围头故事

实践队队员在围头村村委参观围头村八二三战地官员,实践队员们访问了围头村,看到安业民烈士纪念园位于八·二三战地公园西侧,为福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泉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纪念园与金门岛隔海相望,安置着三个炮位、一座烈士纪念碑以及衣冠墓,这些都是为了纪念1958年那场难以忘却的战役和英勇牺牲的解放军战士安业民。纪念园由墓碑、围墙、烈士事迹宣传橱窗灯箱、战地花园、英模人物群体雕塑和科普画廊等部分组成。墓碑上镌刻着朱德委员长的亲笔题词——共产主义战士安业民永垂不朽!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八·二三战地公园 。通讯员 李俊航 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八·二三战地公园。通讯员 余海玲 

图为实践队队员炮战阵地合影。通讯员 余海玲 

接着,实践队队员与该村党委书记洪水平进行了深入交流,洪书记不仅生动讲述了围头村“冤家变亲家、两岸一家亲”的历史进程,还特别提到围头新娘如何成为推动当地“五缘”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他用“同吃一锅饭,同住一栋楼,同唱一首歌”的形象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两岸人民之间日益加深的联系与合作。站在海边,望着那片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浅浅海峡,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两岸关系的历史变迁,以及那些美丽传说和跨越海峡的爱情故事如何在围头村代代相传。

图为实践团队队员与围头村党委书记洪水平合照。通讯员 胡海枫 

此外,洪水平书记还分享了围头村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他强调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倡导绿色生态的生活方式,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他还提到,通过挖掘和弘扬围头精神,围头村成功地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关注,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

图为围头村党委书记洪水平介绍围头的“乡村振兴二次创业”规划。通讯员 余海玲 摄

通过这次交谈学习,团队成员们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应当积极投身于乡村建设,利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帮助乡村发展。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参与乡村规划、推广农业科技、开发乡村旅游项目等方式为乡村做出贡献。同时,大学生还可以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帮助保护和传承乡村的传统习俗与文化特色,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青春“蓝色”引擎,点亮乡村活力

1.直播实践,知识变现

实践队员们积极参与企业直播间,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实践,更是为了深入学习企业如何通过媒体直播的方式售卖和宣传围头文化。这里的运营模式吸引了他们的目光,他们希望能从中汲取经验,为围头文化的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直播间里,成员们热烈讨论着直播技术的各个要点,如镜头选择、光线调整、声音优化等,以求在直播过程中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他们也针对常见的技术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网络卡顿、画面不稳定等,并共同寻找解决方案,以提高直播的整体质量。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直播现场学习。通讯员 陈冰婷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直播现场演练。通讯员 王志杰 

2.青春与光影同行

实践队队员讲解的摄影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不仅可以帮助围头村儿童之家学员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摄影艺术的兴趣,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实践队队员和围头村儿童之家学员介绍摄影的基本概念,如曝光、焦距、景深等这些理论知识是为了摄影实践创作打下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他们才能在实际拍摄中更好地运用技巧,拍出满意的作品。

图为实践队队员摄影基础课和操作技能讲解。通讯员 林方飞 

图为实践队队员于围头村儿童之家学员互动。通讯员 余海玲 

3.安全小知识,爱心大课堂

在本次课堂中,采用了“你画我猜”这一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旨在对围头村儿童之家学员进行夏日防暑及水上应急避险两项重要安全知识的教育,通过该方法的应用,旨在增强围头村儿童之家学员对于安全要领的认知与实践能力,进而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更加有效地实施自我保护和风险预防。

图为实践队队员”生活中的标识”安全知识课讲解。通讯员 李衔 

4.探寻艺术奥秘拥抱五彩斑斓

美术课有助于培养围头村儿童之家学员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学习美术,他们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设计等,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念。还能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围头村儿童之家学员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内心的想法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图为实践队队员美术课基础知识讲解。通讯员 王志杰 

图为围头村儿童之家学员动手实践感受颜色变化。通讯员 李俊航 摄

5.写下梦想,绘出理想

通过和围头村儿童之家学员一起写下自己的梦想,绘出心中的理想,制作风筝,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在这个环节,实践队成员和围头村儿童之家学员一起亲手设计并制作独一无二的风筝,促进对传统手工艺的理解和尊重,融合了现代设计元素,让古老的文化活动焕发新的生命力。此次活动旨在传承和发展围头风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通过风筝制作与放飞活动,让围头村儿童之家学员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孩子们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亲手制作风筝,他们用五彩斑斓的颜色绘制出心中的图案,每一只风筝都承载着孩子们的梦想与希望。

图为实践队在围头村合影儿童之家合影。通讯员 余海玲 

图为实践队队员指导绘画风筝。通讯员 陈冰婷 

图为实践队队员指导绘画风筝。通讯员 余海玲 

图为围头村儿童之家学员绘画风筝。通讯员 李俊航 

图为围头村儿童之家学员绘画风筝。通讯员 李俊航 

随后,在实践队队员的陪伴下,围头村儿童之家学员迎着微风,放飞了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他们亲身体验了围头风筝的文化内涵,还让他们学会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围头村儿童之家学员的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能够增长孩子的见识,还能促进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也让围头村儿童之家学员在实践中学习到了更多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放飞梦想的平台。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围头村儿童之家学员风筝作品合影。通讯员 李俊航 

图为实践队队员指导围头村儿童之家学员放风筝。通讯员 余海玲 

图为围头村儿童之家学员放风筝。通讯员 李俊航 

图为围头村儿童之家学员放风筝。通讯员 王志杰 

 

探访“金色”基地,寻找创业密码

通过参观调研围头村鲍鱼养殖企业基地深入企业车间,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发展历程与背景,了解企业怎么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为乡村带来机遇,学习对企业管理、企业发展、团队协作方面的经验,探讨当代青年返多创业的意义和作用。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晋江市海峡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围头村第一党支部书记洪万亚合照。通讯员 胡海枫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鲍鱼养殖企业车间。通讯员 李衔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鲍鱼养殖企业车间。通讯员 林方飞 

实践队队员围绕着围头村的女性创业者洪万亚,与其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和交流,旨在了解她创业成功的宝贵经验和心路历程。洪万亚是毕业返乡后选择在家乡创业的典型代表之一,通过交谈,实践队队员深刻感受到了她对工作的热爱以及她不畏艰难、肯吃苦的精神。她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从零开始,经历了从车间到海上的学习,终于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事业,并在这个过程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她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努力与坚持,也反映了乡村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和潜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采访洪万亚女士。通讯员 李俊航 摄

洪万亚女士的成功经验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她的经历告诉实践队队员,只要敢于追梦,勇于实践,即使是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也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这次采访不仅让实践队队员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实践队队员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热情,同时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方向,让大学生紧紧抓住返乡创业就业的时代契机,在广阔的乡村领域一展抱负,实现自身的价值。

本次社会实践丰富了乡村的生活文化,提升了乡村的精神风貌,更好的展现了乡村的人文关怀,让人们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潜力和多元化。同时,泉州职业技术大学艺术传媒学院“藝路生花”社会实践团队队员们的参与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乡村的发展和进步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钟荣 于哲 孔丹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553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学子频道
2024-03-01
校园频道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