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梁振宇 黄德华 张楚涵 霍梓健)为积极响应广东省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中关于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号召,助力岭南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6 月 28 日,佛山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党辉乡梦实践团走进佛山祖庙,以拍摄记录非遗文化为切入点,开展了一场兼具实践意义与文化价值的非遗传承活动。
实践团走进祖庙,开启非遗文化传承实践之旅
6 月 28日上午,党辉乡梦实践团走进佛山祖庙,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弘扬岭南传统文化,助力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图为祖庙门口特写图 黄德华供图
▲图为祖庙灵应牌坊正门特写图 黄德华供图
深入祖庙博物馆,探寻岭南非遗文化发展脉络
佛山祖庙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祖庙博物馆内珍藏着大量与醒狮、粤剧等非遗文化相关的文物与史料。党辉乡梦实践团首先深入祖庙博物馆,通过细致参观博物馆的陈列品,系统了解岭南非遗文化的发展脉络。成员们认真记录展品背后的故事,拍摄文物细节照片,整理成图文资料,为后续的非遗文化传播积累素材。
▲祖庙博物馆非遗陈列图 黄德华供图
▲图片为党辉乡梦实践团队员在拍摄文物细节 黄德华供图
探访叶问堂,感悟咏春拳的历史与武术哲学
在祖庙博物馆的叶问堂,实践团成员通过系统观摩历史照片、影视资料和木人桩等实物展品,深入了解了咏春拳宗师叶问的生平事迹及其武术哲学体系。部分曾在校内修习过咏春课程的成员,在参观过程中结合自身学习经验,对展出的传统木人桩等训练器械进行了专业角度的观察与分析。
▲图为叶问使用过的木桩 张楚涵供图
▲图为党辉乡梦实践团成员了解历史 黄德华供图
聚焦醒狮与粤剧文化,多维度开展调研与传播
在醒狮与粤剧文化调研环节,实践团采用标准化调研方法,全程记录了表演全过程。醒狮表演时,运用专业摄影设备精准捕捉了采青、高桩等标志性动作,并立即对素材进行初步整理分类。这些影像资料经系统编辑后,配以专业的文化解读,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推广。
▲图为佛山黄飞鸿醒狮团表演 黄德华供图
▲图为佛山黄飞鸿醒狮团表演 黄德华供图
调研期间,团队严格执行调研方案,共完成纸质问卷130份。问卷采用结构化设计,涵盖非遗认知度、文化体验满意度等维度。负责数据处理的成员指出,纸质问卷在保证数据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既确保了受访者的作答完整性,也为后续的量化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图为实践团成员黄贝淳采访游客 张楚涵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刘洋采访游客 黄德华供图
▲图为问卷调研数据处理结果 实践团调研组制作
而在万福台粤剧曲艺表演区域,实践团成员静静观赏粤剧演员们精湛的表演,从华丽的戏服到婉转的唱腔,从细腻的眼神到优雅的身段,都成为成员们记录的重点。他们将现场拍摄的高清画面与记录的表演亮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推文,在网络平台广泛推送,引发公众对粤剧文化的热烈讨论与浓厚兴趣。
▲图为万福台粤剧演员表演 黄德华供图
▲图为万福台粤剧演员表演 张楚涵供图
总结实践之行,展望非遗文化传承未来
此次佛山祖庙实践之行,党辉乡梦实践团以文化传播者与服务者的双重身份,将非遗文化与新媒体传播、专业知识相结合,搭建起非遗文化与大众沟通的桥梁。未来,实践团计划持续开展此类活动,让更多人领略非遗魅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党辉乡梦实践团与祖庙门口合影 黄德华供图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霍梓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霍梓健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