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至7月6日,安庆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太阳志愿者服务团来到安庆市迎江区任家坡南水回族社区居民委员会,顺利开展“依循自然,泽润清源”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资源环境学院魏强老师指导,在南水回族社区工作人员及依泽小学师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延续两校长达十年的合作传统,成功举办第十一次校际联合活动。旨在深化两校友谊,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响应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号召。

支教下乡播希望,青春作伴润童心

本次教学团队由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栾宁、乐沁怡、张雪、吴梦茹同学,地理科学专业张子涵、宋丽文同学,旅游管理专业宋倩等同学组成。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分别围绕"光与自然""植物生长奥秘""岩石探秘"等主题开展系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团队创新采用“理论讲授+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通过生动详实的教学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图为小朋友在石头上作画

推普课堂传乡音,字正腔圆筑梦想

为有效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支教团队将普通话教学有机融入课程体系。主讲人在教学文本中规范标注拼音,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纠正发音错误。同时通过组织朗读练习等方式,向学生系统讲解鼻音、边音、多音字等普通话基础知识。针对多音字难以掌握的教学难点,教师们在课堂上展开深入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多音字的不同语义及发音规律。余思源小朋友兴奋表示:“老师带来的多音字教学真的太有趣了,我学会了许多难以分辨的多音字的发音。”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回族小朋友斯慧昱表示:“老师们来支教的这段时间,我每天都受益匪浅,尤其是每节课中的普通话小知识,我现在的普通话水平提升了很多。而且普通话作为交流工具真的很有用,我跟其他民族的小朋友都是用普通话交流。”

图为主讲教师通过标注拼音教同学们普通话

团结花开教育路,同心共绘振兴图

推广普通话是增进各民族交流的关键举措,语言相通方能心意相通。最后主讲人总结道:“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纽带。通过语言相通实现心灵相通,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本次系列支教活动不仅为少数民族学生带来了丰富的知识体验,更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小朋友向志愿者展示作品

当代青年挺膺担当,以支教播种希望,用推普联通心灵,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祖国大地上绚丽绽放。本次“三下乡”活动将普通话推广与支教工作紧密结合,切实贯彻国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战略方针,生动践行“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民族团结理念。普通话作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桥梁,其推广工作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小学支教这一平台开展普通话教育,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民族团结的种子,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撰稿:乐沁怡 张雪  图片:宋倩 张子涵 栾宁 宋丽文 吴梦茹 胡恩泽)

图为团队成员与各民族小朋友合照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乐沁怡 张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乐沁怡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26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三下乡
2025-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