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农村“一老一小”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得到回应?近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青春筑影·城管有爱”社会实践团走进璧山区八塘镇前进村,用专业知识与青春热情,为留守老人和儿童带去了一场“健康+温情+安全”的立体式服务,让乡村的夏日焕发出别样生机。
"奶奶,看这里!"随着清脆的快门声,八塘镇前进村72岁的李婆婆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肖像照。7月12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青春筑影·城管有爱"社会实践团的到来,让这个宁静的村庄泛起了温暖的涟漪。
在村口的百年黄葛树下,健康宣讲台前围满了村民。"您的血压有点高,要记得按时吃药。"大二学生孙佳乐一边测量血压,一边用当地方言叮嘱着。老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些城里来的大学生不仅会讲方言,还特意准备了图文并茂的健康手册。
"这个拍八虚养生操真有意思!"65岁的张大爷跟着学生们比划着动作,引得周围人哈哈大笑。实践团将复杂的健康知识转化为简单易记的口诀,让在场的老人很快掌握了要领。
与此同时,村委会前的空地上传来阵阵欢笑声。20多个孩子正围成一圈,跟着大学生们学习防溺水知识。"不能手拉手救人!"8岁的小强大声抢答,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实践团用情景剧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记住了安全要点。
最让人动容的是公益摄影环节。当志愿者们为独居老人陈爷爷拍摄人生第一张正式肖像时,老人悄悄抹了抹眼角。"上次拍照还是三十年前结婚的时候。"陈爷爷的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沉默了。
"咔嚓"一声,一张特殊的全家福就此定格:银发老人、稚嫩孩童和青春洋溢的大学生,三种不同的人生在这个夏日产生了奇妙的交集。实践团指导老师周军说:“实践团带来的不仅是服务,更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夕阳西下,返程的汽车缓缓启动。车窗外的村民们挥舞着刚收到的照片,脸上的笑容比晚霞还要灿烂。这一刻,乡村振兴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镜头里那一张张真切的笑脸。
撰文:罗靖鸿 来源: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智慧康养学院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罗靖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靖鸿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