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7 月 2 日讯(通讯员吴冰欣、涂梓羲)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大数据与信息产业学院 “星火耕科” 璧山实践队在陈昱铭、郝博成两位老师带领下,于 7 月 2 日前往璧山区七塘镇喜观村开展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以 “智耘田园链科技,艺塑乡野话振兴” 为主题,聚焦智慧农业调研、特色产业推广、乡村文创挖掘等方向,为乡村发展注入高校智慧。

智慧农业调研:科技赋能田间发展

实践队首站深入当地智慧农业核心区域,走访番茄小镇、渝西蔬菜研发中心和特色商品展示厅。在现代化番茄大棚中,团队观察到智能温控系统与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场景,农户介绍了品种培育与种植技巧;蔬菜研发中心内,技术员展示了 “绿色种植” 技术,涉及种植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展示厅则呈现了农产品加工品的研发思路,团队从中了解到当地农业从种植到加工的产业模式。

▲图为技术员展示 “绿色种植” 技术。

调研过程中,师生直观感受到科技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从生产环节的智能化管理到产品研发的技术创新,智慧农业的全链条升级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特色产业推广:新媒体助力乡村宣传

为助力特色产业拓展影响力,团队分组开展实景拍摄与故事挖掘。成员走进田间拍摄作物生长实景,结合摄像机呈现农田风貌,整理成图文内容。同时,团队通过短视频平台宣传当地产业,以 “乡村 + 科技” 的叙事方式展现特色农产品与种植场景,旨在拓宽产品销路、提升乡村关注度。

▲图为团队成员为产业拍摄宣传

宣传内容发布后,通过社交平台传播引发关注,团队协助对接宣传渠道,为当地特色产业搭建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以青年视角推动乡村品牌的线上推广。

乡村文创挖掘:艺术激活文化潜力

实践队探访了昆虫王国特色产业基地和将军村莲花穴艺术村落。在昆虫王国基地,团队了解到其科普教育、生态养殖与文旅开发结合的产业模式;莲花穴艺术村落则通过文创产品开发、乡村艺术展览等形式,打造 “一村一品” 特色模式,团队从中梳理乡村文创发展路径,为特色产业积累素材。

此外,团队围绕乡村文化元素展开创意构思,结合当地特色与艺术设计,探索文创产品与文旅体验活动的设计方向,试图以文化 IP 重塑乡村魅力,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创意支持。

校地交流座谈:共探乡村发展路径

活动最后,师生团队与喜观村负责人开展座谈。负责人介绍了当地农旅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师生结合调研情况,从品牌建设、电商渠道拓展、乡村文化挖掘等角度提出建议,双方围绕产业融合、村民增收等话题进行交流,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多元思路。

▲图为师生团队与喜观村负责人座谈

参与学生表示,此次实践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乡村发展的潜力,以及专业知识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价值;学院老师则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组织更多师生参与乡村实践,推动高校资源与乡村需求的对接。

为期数日的 “三下乡” 活动中,“星火耕科” 实践队通过实地调研与实践行动,将高校智力资源带入乡村,在智慧农业、产业推广、文化创意等领域展开探索。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知乡村、应用知识,也为喜观村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力量协同推进。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星火耕科” 实践队以科技和艺术为切入点,用青春脚步丈量乡土,以专业所长服务乡村,为高校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未来,学院将持续推动此类实践,让更多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贡献力量。

撰文:吴冰欣、涂梓羲

图片:邓政轩、高艺萌、赵棚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冰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冰欣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11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校园频道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