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南京审计大学 “干饭人永动机” 实践队在探访南京市砖墙镇周氏宗祠之后,又相继走访了当地的袁氏祠堂与李氏祠堂。通过实地考察、与相关人员交流等方式,队员们对这两座祠堂的历史风貌、文化内涵及当代状况有了深入了解,为研究当地宗祠文化体系提供了丰富素材。

李氏宗祠:族谱新修与建筑完存的文化印记

图为李氏宗祠重建碑文(1)

图为李氏宗祠重建碑文(2)

实践队在李氏祠堂看守人员的帮助下,通过祠堂的小门进入内部参观。与周氏宗祠相比,李氏宗祠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呈现。​

李氏宗祠最为显著的特点是重新编写了族谱,新族谱的诞生使得家族的脉络得以延续,里面供奉着重新编写祖谱之后的祖先牌位,同时还保留着几尊颇有年代感的旧牌位。这些牌位承载着家族的历史记忆,新旧牌位的并存,既体现了家族对过往的珍视,也展现了其传承家族血脉的努力,给实践队员们带来了极大的视觉与心灵冲击。

图为李氏宗祠内部

图为李氏宗祠外部

在建筑方面,李氏宗祠保存状况良好。其建筑结构稳固,细节之处的雕刻、装饰等都清晰可见,较好地保留了传统祠堂建筑的风貌。这种良好的保存状态,为研究当地传统建筑工艺提供了实物样本,也让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宗祠文化的历史厚重感。​

图为李氏祠堂建筑特色(1)图为李氏祠堂建筑特色(2)图为李氏祠堂建筑特色(3)

袁氏宗祠:功能多元与完好保存的典范

袁氏宗祠的情况,实践队通过与祠堂旁边的老奶奶交流,获取了不少信息。​

从功能来看,袁氏宗祠周边有专门为其而建的配套建筑,其中就包括一座戏台,这使得祠堂及周边区域成为乡村文化娱乐的重要场所。据老奶奶介绍,平时若有与宗祠相关的活动,如家族重大事宜等,会在戏台唱戏。同时,袁氏宗祠附近还设有老年活动服务中心,为村里的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交流、活动的空间,体现了宗祠周边区域在当代社会服务民生的新功能。​值得一提的是,老奶奶还提到,袁氏宗祠的最后一进保存得相当完好,里面的祖宗牌位齐全。同时,袁氏宗祠也是实践小队走遍南京高淳区发现的唯一一座会在发生重大事件时会开宗祠的祠堂,由此可见,袁氏宗祠不仅建筑保存相当完好,而且其功能也较为完善。实践队员在探访中也深切感受到,袁氏宗祠整体建筑保存状况在当地三座宗祠中最为出色,无论是主体结构还是细节装饰,都较少受到损坏,这一特点让队员们对袁氏宗祠的历史厚重感有了更深的体会。​

不过,袁氏宗祠目前也存在一些状况。有信息提到其周边部分配套设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闲置,如戏台已有三四年左右未经常使用。此外,祠堂的管理和使用似乎也存在一些不明确之处,对于外来参观者而言,进入祠堂内部存在一定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其深入了解。​

袁氏宗祠的建筑本身有着独特的风貌,而旁边为其修建的戏台等配套建筑,是其区别于其他祠堂的一个显著特征。但关于其历史沿革、建筑细节等更深入的信息,由于探访过程中的种种限制,未能详细获取。​

砖墙镇宗祠文化的共性与差异​

综合考察周氏、李氏、袁氏三座宗祠,能够发现砖墙镇宗祠文化既存在共性,也各具特色。​

共性方面,三座祠堂都承载着当地家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是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如何在当代社会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是三座祠堂共同需要面对的课题。​

差异则更为明显。在文化传承方式上,周氏宗祠通过国学课堂等新形式传承忠孝文化,李氏宗祠以重新编写族谱来延续家族血脉,袁氏宗祠则凭借周边配套建筑承担着部分乡村文化娱乐和老年活动的功能。在建筑保存状况上,袁氏宗祠保存最为完好,李氏宗祠次之,周氏宗祠呈现新旧交融的状态。在文化影响力方面,周氏宗祠作为省级文保单位,名气较大,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媒体关注;李氏和袁氏宗祠则相对低调,主要在当地家族和乡村范围内发挥作用。​

砖墙镇宗祠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思考​

砖墙镇的这三座宗祠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们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保护角度而言,袁氏宗祠建筑保存完好的经验值得重点借鉴,应总结其保存完好的原因,为其他祠堂的保护提供参考,同时需明确管理责任,合理利用周边闲置的配套设施,妥善保护好现有的建筑风貌及里面的祖宗牌位。李氏宗祠需继续加强对其建筑本体的维护和族谱等文化资料的整理。周氏宗祠在保护性修缮方面已有一定基础,需进一步争取多方支持,解决系统性修缮的资金问题。​

在发展方面,可充分挖掘各宗祠的特色,打造宗祠文化旅游线路。周氏宗祠可依托其省级文保单位的身份和三国文化背景,李氏宗祠凭借较好的建筑保存状况和新修族谱,袁氏宗祠利用其完好的建筑及旁边为其而建的戏台等配套设施,形成互补,吸引更多人了解砖墙镇的宗祠文化。同时,应加强对宗祠文化的宣传,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人参与到宗祠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总之,砖墙镇的宗祠文化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每一座祠堂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对它们的深入研究和有效保护,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为当地乡村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徐嫣婧 徐钰清 伍一帆 阎新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嫣婧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13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