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周建椿)7月8日,重庆理工大学21名师生赴建设工业集团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走访轻武器制造企业,增进对国防工业发展的了解,提升专业认知与实践能力。

走进企业展馆,探寻发展足迹

实践团队首先参观了企业展馆。展馆内,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陈列的实物,系统展现了企业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简陋厂房到如今现代化的生产基地,从最初的单一产品到涵盖多种轻武器的研发制造体系,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详细了解了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技术突破与生产成就。有同学感慨道:“零件的精密程度超乎想象,凝聚着工匠心血。”

▲图为企业员工为研学团成员介绍建设工业发展历程

智能化车间,见证科技力量

参观完展馆后,学生们走进了建设工业集团的生产车间。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智能化设备精准操作,一改传统制造业的繁忙景象。企业负责人介绍,以前每个生产线需要 10 到 20 名工人操作,如今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仅需 1 到 2 名技术人员进行监控和维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提升了产品的精度和质量。学生们惊叹于车间的智能化程度,机器人手臂精准地完成零部件加工,自动化传送带流畅地运输物料,整个生产流程高效而有序,几乎每一个环节都由智能化设备精准把控。这不仅体现了现代制造业的高效与精准,更彰显了科技在国防工业中的强大支撑作用。

座谈交流,感悟工匠精神

参观结束后,学生们与劳动模范王晓锋座谈。面对“如何长期保持专注”的提问,有二十余年从业经历的王晓锋说:“武器制造容不得马虎,0.1mm误差都可能影响性能。对“精准”的执念和对使用者安全的责任,让我在重复的质检中不敢松懈。”

▲图为重庆市技能大师王晓峰为研学团成员分享奋斗经历

谈及工作难题,王晓锋回忆起新型枪支研发时的经历:班组负责核心部件加工,曾因技术瓶颈停滞一周。大家下班后自愿研究图纸、试验参数,查阅文献结合经验才突破难关。他强调,团队协作与持续学习是破局关键。

学生感悟,收获成长力量

座谈会现场,学生们认真倾听,不时低头记录。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生会后表示:王晓锋师傅的分享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每一个细节的把控、每一次困难的攻克,都离不开对专业的热爱和对品质的执着。这让学生明白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也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图为研学团成员与建设工业相关负责人合影留念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直观了解了国防工业的发展轨迹,更通过与一线工匠的交流,真切感受到“精准”“责任”“协作”的分量,为他们今后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涵养职业担当奠定了扎实基础。

撰文 |柳伟 陈颖 严格 周建椿

图片 | 杨瑶瑶 张峻豪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建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建椿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28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