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红色文化根脉,助力乡村产业转型,2025年7月3日,江西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税岁金临”实践队深入抚州市临川区河埠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聚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特色产业创新发展,通过实地走访、深入调研,感悟先民智慧,触摸时代脉搏,思考青年担当。

雕梁溯往哲,匠心护文脉

实践队首站探访江西省级文保单位河埠周家民居群,重点参观“理学名家民居”。随讲解员周老师步入古建群落,队员们了解到,“爱莲第”得名于先祖周敦颐《爱莲说》,“川岳呈祥”、“理学名家”等牌匾,尽显家族理学传承与书香底蕴。

参观中,“关天窗”设计巧解通风采光难题,沿用至今的古堰水利系统仍服务于农田灌溉,古人融实用与自然的智慧令队员们触动。队员们对当地政府的文保举措深有感触,在其主导下,民居群经系统性修缮,从建筑保护到文化挖掘,让古建“延年益寿”,文化记忆延续。此次探访,队员们深切体会到河埠周家的历史文化价值,更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对赓续文脉的重要性。

草缕织乡情,智创启新程

下午,实践队转赴临川区灯芯草加工厂,调研传统产业转型。工厂工作人员介绍了灯芯花手工艺品、灯芯草保健饮品等系列产品,队员们实地察看晾晒、筛选等加工工序,了解到该产业是当地乡村老人的重要经济来源,被誉为“富民草”。工厂创新举措亮点突出:自主研发的“抽芯机”获专利,提升生产效率;“将一根草价值压干榨净”的理念推动资源利用最大化,彰显可持续发展思路。

随后,实践队与严村长座谈。严村长强调“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振兴靠人才”,期盼青年返乡赋能,坦言需在坚守传统工艺基础上加快机械化、智能化升级,“正寻求高校合作突破瓶颈,让这一承载乡愁的产业做大做强”。

青春赋能振兴路,知行合一谱新篇

从承载厚重历史的周家民居群,到充满生机活力的灯芯草加工厂,“税岁金临”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临川大地上一“静”一“动”的澎湃力量:静的是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与先民智慧,在政府主导的精心呵护下焕发新生;动的是立足本土资源的特色产业,在传承中创新求变,并热切呼唤青年人才“洄游”。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寻根与产业调研,更是一堂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课。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需要文化自信的支撑、产业兴旺的驱动,更需要一代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以真才实学服务桑梓,在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用智慧和汗水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通讯员:傅麟舒 谢琦 覃婉瑜 许青禾 黎荣斌 骆子豪 陶陶 潘雨欣 桂嫣茹 董祺霓)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肖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3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三下乡
1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