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8日讯(通讯员 刘鑫怡、张婷、郑玟) 7月5日,广东医科大学医学传播学服务队(下称服务队)前往湛江市廉江市安铺镇第三中学,开展为期5日的“居民医学素养提升”系列医学科普主题课程(下称“主题课程”)。服务队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主题彩绘、互动课堂等方式,旨在让医学科普教育走进中学课堂,提升乡镇中学生的医学素养水平,让尊医重卫的种子扎根孩子心灵。
蝉鸣阵阵中,廉江市安铺镇第三中学的教室里,四十余支画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广东医科大学医学传播学服务队的小讲师张婷穿梭于学生之间,轻声指导着白大褂的模样、护士服的褶皱……当一幅幅“心中的白衣天使”逐渐成形,孩子们眼中闪耀的不只是创作的兴奋,更是对一种崇高职业的朦胧敬意——这项由大学生开创的体验式课堂,已成为自服务队建立以来便有的传统项目,今年已是第二次在中小学生课堂中开展。
▲图为同学们跟随讲师认真作画。通讯员 王依蕊 摄
去年此时,服务队首次在汕头市凤港小学的孩子们心中播下了这颗种子。今年,服务队带着更成熟的教案与更深的期待,走进廉江市安铺镇第三中学,让尊医重卫的根系向初中校园延伸。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变化显著。服务队敏锐发现,处于青春萌芽期的初中生,对“否定”格外敏感。为此,他们大胆革新教学方法:推出分层引导模式。小讲师张婷采用“步骤式教学”,耐心拆解基础医护形象绘制技法,手把手助力经验较少的同学完成“消毒战士”“耐心护士”等基础构图。这巧妙化解了“下笔难”的焦虑,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了落笔的勇气。对于有想法的学生,团队则鼓励大胆创新——无论是天马行空的原创,还是在示范中融入个人感悟,笔端流淌的皆是对“白衣天使”最纯真的理解。
▲图为同学们积极展示画作。通讯员 何梓聪 摄
课堂终成一片自由表达的海洋:严谨临摹、奇思原创、巧妙融合示范的作品缤纷呈现。这些作品中,张雨欣同学的作品令人心头一热——她以小讲师所说的“消毒战士”为内核,融合了抗疫英雄凯旋的想象。画面上,冷色调严密防护服的医护人员高举胜利的“V”字手势,身后绚烂的红色爱心烟花与蓝白“战袍”碰撞出强烈视觉语言。防护面罩虽掩去面容,左上角一个醒目的“耶”字却如一道光,穿透所有阻隔,直白传递着心中那份乐观必胜的微笑。
“我想画他们凯旋时的笑脸!他们在我眼里是不怕困难,永远积极前行的!”展示环节,张雨欣真挚道出创作初衷。童言无忌,却比任何宏大叙事更能抵达本质:防护服之下,医者凡人肉身与超凡勇毅的双重性,被孩子们敏锐捕捉并真诚礼赞。
▲图为张雨欣同学展示自己的画作。 通讯员 何梓聪 摄
从汕头小学生的稚嫩笔触到廉江初中生的意象表达,两年彩绘课见证了服务队对“体验式教育”的深耕。这堂课的真正价值,远不止于画纸上的斑斓色彩。
当孩子们用画笔为医护人员“画像”,实则是以最朴素方式完成对这份职业的“心理解码”。服务队以科学数据与真实医护视频为引,呈现“英雄凡人”双重身份,而彩绘环节则赋予学生表达通道,让抽象认知沉淀为具象尊重。安铺三中的课堂证明,当知识输入与情感输出形成闭环,尊医重卫的人文种子才能深植心田
“后续课程将涵盖健康检查、饮食卫生、传染病预防、急救技能等必备健康知识。”服务队队长黄飞璇介绍,“提升全民医学素养需从基础教育阶段筑牢根基。”从一堂彩绘课出发,延伸的是一整套扎根校园的医学科普体系。服务队成员们正以“立志立德,求真求精”的校训为尺,丈量青春与乡土的距离。
当张雨欣画下那个穿透防护服的“耶”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孩子的感恩,更是“健康中国”未来可期的一抹亮色。医学传播学服务队以两年时光证明——真正的教育是灵魂的唤醒——彩绘课所勾勒的,既是孩子们眼中天使的轮廓,亦是未来社会尊医重卫的精神底色。
▲图为孩子们一同展示自己“心目中的医护人员”。 通讯员 何梓聪 摄
当这样的课堂年复一年走进更多乡镇校园,将尊医重卫打造成居民医学人文的起点,便是“健康中国”最富生机的青春注脚。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鑫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鑫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